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甘肃 高一 期中 2022-12-19 9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事政治、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图是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构成与关系的理论模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奴隶社会——铁制工具广泛使用,出现社会分工
③封建社会——相比奴隶,农民能比较自主地劳动
④资本主义——劳动者成为被强制劳动的雇佣工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恩格斯说:“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由此可以看出(     
①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工人运动和工人斗争的兴起是阶级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2022年7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部博物馆司、罗马国家博物馆、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合作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北京开幕。古罗马文明时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经了东周(包括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几个朝代。由此可以判断(     
①在古罗马文明时期,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②在古罗马文明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③在中国的秦汉时期,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在中国的春秋时期,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4.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年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人猿相揖别”,说明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
②“小儿时节”,喻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生产工具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02更新 | 278次组卷 | 9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抽测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中是这样描述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对《悯农》中描述的社会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四海无闲田”说明农民拥有部分土地,主动劳动热情提升
②“四海无闲田”可以反映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犹饿死”的根源在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粮食产量低
④“犹饿死”体现出封建专制加强,地主对农民剥削更加残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我国最早铁农具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相对于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的使用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兴起。由此可以推断(     
A.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B.新农具的使用助力奴隶社会的萌芽和发展
C.用铁农具耕种土地是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D.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推出刺激政策来稳定经济,但实现的却是K型复苏:富人阶层经济快速复苏,低收入人群资产反而继续缩水;低收入人群享受不到刺激政策带来的财富增长,还要承受其带来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这一困境影响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资本主义国家的K型复苏折射出(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无法发挥作用
②缩小收入差距可打破无产者和资本家的矛盾
③国家是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
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受制于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剩余价值而形成的内驱力
②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工人不依附于任何资本家
③无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国政府对市场的全面管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习近平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中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文章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搞市场经济,当然也就无法预见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资本。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没有遇到大规模资本问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这表明(     
A.我国存在的各种形态的资本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相悖的
B.“资本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观点是错误的
C.对我国各种形态资本的正确认识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能在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英国的人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鼻祖。他在深入观察社会罪恶后的结论是:“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祸害的总根源”。私有制被称为万恶之源。下列对私有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       
②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推动的结果
③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④私有制和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说明背离社会发展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②“贱买贵卖的特权”表明追逐剩余价值是现代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陈腐世界的代表”揭示落后的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④“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共同的正义和道德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坚定信念,就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信仰。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
②社会主义的首次尝试是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
④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强大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为何中国的现代化成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时期,而不是其他时期?唯一的解释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方位得以正确认定,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换句话说,在20世纪初诸多尝试解决中国问题的政治力量中,唯独中国共产党能够胜出。这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是最强大最坚强的组织
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广泛的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
③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符合实际人民利益方案
④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所有阶级和阶层的拥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16更新 | 743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824年,欧文到美国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如改善工人生产条件,减少工人劳动时间,建立工人食堂和幼儿园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①脱离社会实际,无助于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③改善了工人生产条件,但没有找到工人阶级被剥削的根本原因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通过革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17更新 | 97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5. 1844年至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地或独自地写成了一些重要著作,在创立新的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开展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继承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新的理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三大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等新理论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使马克思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
④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政党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实现了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和扬弃。在思维方式上,用唯物辩证的而非形而上学的方法来观察世界;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上,从物质的而非理性原则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形象地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教材”。材料体现出(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性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③该书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④恩格斯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和正确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B.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C.激励人民群众协力同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是捍卫民族尊严的革命运动
2022-09-17更新 | 1384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着新中国第一枚“国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章。它曾经是国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是人民政权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权力的象征和见证。新中国第一枚“国印”见证了(   )
A.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由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
B.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历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
D.我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022-10-07更新 | 5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某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定的主题是“新中国峥嵘岁月——社会主义改造”。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共享了一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和所学知识,可以感悟到(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构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社会主义改造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20更新 | 329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政治5月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某班同学开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主题班会,下列观点可以纳入该班会的是(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物质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某中学高一(2)班举行党史教育活动,学生们从这一活动中应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给近代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B.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
C.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1956年党的八大宣布: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2-11-15更新 | 294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竞赛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一文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8-28更新 | 69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分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实现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因为(     
①我国社会性质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
③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④公有制经济的建立改变了经济性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5.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②这一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理论准备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已经被消灭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10-11更新 | 289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国情教育读本《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记录了自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屈辱史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英雄史,以大量的史实材料来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探索复兴之路的。某高中生从该书中总结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的、历史的选择                              

②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③实现社会性质的改变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材料表明(     
①上层建筑只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就能推动社会发展
②我们党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由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可以通过和平的手段实现
④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大型发电设备生产等。这说明(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道路是正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9.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23更新 | 350次组卷 | 163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许多股份公司常常发行小额股票,并在广大居民中间推销。资产阶级学者宣扬,这种方法使资本主义进入“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家和工人的阶级界限已经趋于泯灭,等等。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可以调和
②“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新型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资本民主化”观点是为资产阶级剥削辩护的
④工人(居民)持股不会改变其被剥削的命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0-17更新 | 14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备考监测第二次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成为压倒美国经济扩张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热议。按照经济学原理,美国经济这一两年可能逃不开衰退的命运。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如其来的非经济要素在全球迅速传播,从金融市场、产业链、消费等多个领域和渠道“侵蚀”美国实体经济根基,打击经济增长信心。调查统计,在美国国境内,大约有46%的美国家庭在新冠疫情期间遭受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其中有31%的家庭几乎消耗完所有积蓄,只能依靠救济金度日。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不可避免衰退,资本主义终究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起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已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现代化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现代化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从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入手。新民主主义时期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胜利。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从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入手”的理由。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马克思,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也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数百年奔流激荡,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个左右。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名校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入选优秀网络视听作品集,该片共30集,以动漫方式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28年的革命奋斗史。

第30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简述: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10月1日这一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结合材料并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某班打算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请你设计两个栏目。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事政治、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

试卷题型(共 34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主观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时事政治
3
政治与法治
4
哲学与文化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封建制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奴隶制生产关系单题
20.6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单题
30.65私有制的确立  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奴隶制生产关系单题
40.94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单题
50.65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60.65封建制生产关系单题
70.6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考查新冠病毒疫情单题
8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9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单题
100.85私有制的确立单题
110.65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单题
120.94唯物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单题
130.65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单题
140.65空想社会主义单题
150.94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单题
160.65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单题
170.65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单题
180.65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标志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单题
190.6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改革开放的意义单题
200.65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单题
210.8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单题
22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单题
230.6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共产党宣言单题
240.6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单题
250.8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单题
260.65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探索复兴之路的努力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单题
270.6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单题
280.6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单题
290.85十月革命的胜利  共产党宣言单题
300.65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二、主观题
31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材料分析题
320.8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党的二十大材料分析题
330.65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开放性试题
34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开放性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