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政治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0-21 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时事政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时期的人显然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在发掘的动物骨头中,除猎取的野生动物外还有大量狗和猪的骨骼,羊比较少。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     
①已经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②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③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某班同学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同学们了解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过程,讨论了“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以下说法能说明此观点合理性的有(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剥削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6-14更新 | 7147次组卷 | 60卷引用: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我国最早铁农具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相对于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的使用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兴起。由此可以推断(     
①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新农具的使用助力封建社会的萌芽和发展
③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用铁农具耕种土地是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君权神授”是神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汉朝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认为君主是上天选择的,如果君主有过失上天会降罪。地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主要是为了(     
A.进一步缓和阶级矛盾
B.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C.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
D.夯实剥削农民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唐代诗人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诗歌描绘的是,贫苦的农民迫于生计,为解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新谷作抵押,借上“驴打滚”的高利贷...诗歌反映了(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②地主阶级完全占有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对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大量企业倒闭,失业工人竟达到3000万以上。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但厂商为了维持利润,稳定商品价格,却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的玉米、小麦棉花、牛奶等产品,或被当作燃料,或被倾入河流、大海。经济危机是(     
①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由生产的绝对过剩导致的
④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824年,欧文到美国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如改善工人生产条件,减少工人劳动时间,建立工人食堂和幼儿园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①脱离社会实际,无助于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③改善了工人生产条件,但没有找到工人阶级被剥削的根本原因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通过革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17更新 | 97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实现了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和扬弃。在思维方式上,用唯物辩证的而非形而上学的方法来观察世界;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上,从物质的而非理性原则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形象地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教材”。材料体现出(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性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③该书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④恩格斯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坚定力量和正确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某班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活动中,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这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     
①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创立的理论基石是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全盘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
④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3-07-04更新 | 34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917年,俄罗斯帝国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在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①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③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④宣告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马克思主义一经问世,就犹如一道真理之光划过暗夜长空,为人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指明了方向。170多年过去,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依然被《共产党宣言》的墨香所浸染,马克思主义真理仍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指引未来。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     
①科学的理论
②人民的理论
③实践的理论
④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2.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19更新 | 14393次组卷 | 81卷引用:高一政治寒假精品课(统编版必修3):第05讲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两大基本武器是(     
①土地革命   
②党的建设   
③统一战线   
④武装斗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民主革命通常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封建斗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前途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D.革命对象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着新中国第一枚“国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章。它曾经是国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是人民政权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权力的象征和见证。新中国第一枚“国印”见证了(   )
A.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由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
B.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历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
D.我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022-10-07更新 | 5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实现民族复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
②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下列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一时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创造性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实现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④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这一探索(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②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③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事实雄辩地证明(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③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
④社会主义道路是落后国家的必由之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从1978到2022,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四十四个春秋,激荡四十多年,行业发展,经济腾飞,文化繁盛,社会进步。回首改革开放历程,中国人民更加坚定的意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     
①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②扩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新时代的途径
③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