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辽宁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2-03 2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文化、政治与法治、时事政治、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B.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C.激励人民群众协力同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是捍卫民族尊严的革命运动
2022-09-17更新 | 1385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1824年,欧文到美国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如改善工人生产条件,减少工人劳动时间,建立工人食堂和幼儿园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很快湮没在了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①脱离社会实际,无助于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③改善了工人生产条件,但没有找到工人阶级被剥削的根本原因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通过革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17更新 | 97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实现民族复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29更新 | 69次组卷 | 55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某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定的主题是“新中国峥嵘岁月——社会主义改造”。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共享了一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和所学知识,可以感悟到(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构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社会主义改造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20更新 | 3295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政治5月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一堂生动的党课,就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洗礼。《党课开讲啦》用一个个故事、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物讲述党史故事,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揭示大道理、回答大问题,讲透党的创新理论,让广大党员群众尽享“党味”浓、“鲜味”足的“饕餮盛宴”,带领亿万观众在百年党史中感悟信仰的光辉和真理的力量。这样的党课(     
①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理论基础
②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③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组织保证
④有助于推动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01更新 | 13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6. 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乙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我的太爷爷出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候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结婚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

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04更新 | 286次组卷 | 6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四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十年逐梦我国取得伟大成就。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这意味着(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10更新 | 1154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8.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回看走过的路,才能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和今后怎样才能成功
②比较别人的路,就是要努力探寻和学习其他国家文明发展道路的特色
③远眺前行的路,就是要锚定好前行方向的同时更好地防风险迎挑战
④弄清楚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是正确认识当下团难挑战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8-11更新 | 29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2022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30周年。某校高一年级同学准备以纪念南方谈话30周年为主题进行一次主题宣讲。下列说法与此次宣讲主题最相符的是(     
A.穷则思变——农村改革先突破
B.加入世贸——开放格局初形成
C.加快步伐——改革开放新阶段
D.全面改革——对外开放新格局
2022-11-28更新 | 8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使命无比崇高,我们的责任更为重大。唯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把握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才能实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下列体现伟大工程的是(       
①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②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民生短板
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建设
④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23-10-23更新 | 420次组卷 | 3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思想政治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展开了讨论:
同学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券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学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从50多万亿元增长到逾114万亿元;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同学丙:1949至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同学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上述同学的发言与讨论主题最契合的是(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丁D.丙和丁
2022-12-0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新增了“两个明确”,提出了“十个明确”。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       )
①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反映了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③发展和完善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④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浙江省立足生态优势,优先培育水产品、笋竹、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此可知,当地农村发展得益于(       )
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②立足资源禀赋,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③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④壮大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2021年,启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到2023年,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环节上实现重要突破,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上取得积极进展。本次改革预期影响的正确传导路径是(     
①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②破除制约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④市场对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
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推动下,电力市场改革已进入全新的2.0时代,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为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上述举措旨在(       
①强化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②有效释放发电成本上升的压力,确保发电企业获得盈利
③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④完善政府定价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用电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强调加强政策逆周期调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这些举措旨在(       )
①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③通过宏观调控改善市场预期,稳定经济发展       
④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存款准备金率在此番下调基确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路径正确的是(     
①化解金融风险                            
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               
③扩大市场信贷规模
④提高小微企业盈利能力               
⑤助力就业稳定与民生保障            
⑥降低小数企业贷款利息
A.②→①→⑤B.③→②→⑤C.③→②→④D.⑥→④→⑤
2022-12-03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