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好题汇编
全国 高一 期中 2023-10-16 9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因而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慢慢变成了家庭私有。由此可见(       
①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②家庭的产生是原始氏族瓦解的动因
③劳动工具私有标志私有制的确立
④氏族公有制和落后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年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人猿相揖别”,说明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
②“小儿时节”,喻指原始社会发展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生产工具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02更新 | 282次组卷 | 9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抽测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人民政协报》推出的系列报道“中华文明探源·何以中国”引人瞩目。该系列报道历经半年,将我国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画卷展现于世。

从上述材料可得出(     
A.一万年前农业已出现,人们处于旧石器时代
B.社会的分化、阶级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C.六千年前手工业发展,促成第一次社会分工
D.国家、城市出现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大同市宣传部门需要拍摄一期以“社会制度演进”为主题的短视频,假设你是一名导演,需要策划呈现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状况。下列场景展示正确的有(     
①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外出采集和狩猎,回来后按等级高低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劳作一整天后,将劳动工具和部分劳动成果带回自己家中
③封建社会:农民在租种的土地上劳作完,继续耕种自己家贫瘠的小块田地
④资本主义社会:街道上出现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5.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议事会决定。这表明,在氏族制度下(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氏族首领有特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15更新 | 6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6. 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旦某个人需要另一个人伸出援手,一旦人们发现一个人能够拥有两人份粮食的好处,平等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私有制。”关于私有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初期就存在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④私有制加剧了贫富的分化,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9-15更新 | 581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奴隶社会后期,在奴隶主贵族的残酷剥削下,“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奴隶主鄙视劳动,奴隶们仇视劳动,平民又不愿从事劳动,田地荒芜,手工业衰退,商业停滞,城市萧条,奴隶制走到山穷水尽的绝境。对此,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C.奴隶制生产关系始终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生前曾指定接班人为伯益。但禹死后,部落首领们认为:“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启上位后,击败反对势力“有扈氏”,废“禅让制”为“世袭制”,变“公天下”为“家天下”。但史学家认为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能佐证这一历史进步的是(     

①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④城市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应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9. 2022年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北京开幕。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至公元476年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发展的文明。古罗马文明时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经了东周(包括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几个朝代。由此可以判断出(     
①在中国的春秋时期,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②在中国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③在古罗马文明时期,由部落联盟演化出的最早的国家才开始出现
④在古罗马文明时期,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04更新 | 616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遍要受政权、族权和神权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要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②农民和封建主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
④最底层的农民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重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唐朝诗人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生产资料封建地主所有制
C.等级森严的君主专制制度
D.农民遭受地主阶级的剥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C.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依然经常发生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表面上看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并不是。下列对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不得不依附于资本家,受雇于资本家
B.资本家与工人间是公平交易,互相利用
C.资本家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具有隐蔽性
D.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与工人共同生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4.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救济、老年退休金、医疗补助、劳动保护、儿童福利等多项内容,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以上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无法改变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命运
②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改变了广大工人被剥削的经济地位
④能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使之可以为雇佣工人“戴上锁链”
②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③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的举措并不会缓和与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12-07更新 | 753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南省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是(       
①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
②随着生产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的弊端
③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资产阶级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
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生产资料会逐步向工人阶级转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15更新 | 264次组卷 | 94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
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④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11-08更新 | 628次组卷 | 188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8. 某校高一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中,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目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在后来的《资本论》等著作中又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②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作了系统的规划
③使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跨越
④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从经典中汲取真理力量,要着重理解掌握其中蕴含的核心观点,并在领悟其要义上下功犬、见实效。《共产党宣言》(       
①深刻阐明了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科学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实现方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带领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并由此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③宣告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④以新的社会制度引领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科学社会主义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从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运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制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斗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由此可见,科学社会主义(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②是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而产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表明十月革命的胜利(  )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8年,他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     
①使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
2023-02-12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5. 从16世纪初期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算起,社会主义到现在已有500多年历史,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
B.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
C.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
D.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某校举办了一次有关“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主题交流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展示的四组主题图片。


   
(1)上述四个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形态,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原始社会是一种绝对平等和平均的社会,没有剥削与压迫,人们崇尚的是自由,所以相比其他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应该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社会形态。”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说:“劳动并不向来就是雇佣劳动,即自由劳动。”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特点是,工人的劳动力成了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换得工资,以求生存;资本家购得劳动力,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以谋取利润。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榨取工人的血汗,达到发财的目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基础上的制度。

材料二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1)结合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形成雇佣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
(2)资本主义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28.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答: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诞生标志是什么?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赢得世人瞩目: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使世人困惑。社会主义制度几经飞跃发展,几经曲折坎坷。当前,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象。


(1)结合材料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材料二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但是直至今天,资本主义依然无法消除类似的荒唐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无法消除类似的荒唐剧。
主观题-简答题 | 容易(0.94)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且占有奴隶B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A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工人是自由劳动者
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少部分劳动成果归农民自己支配C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的工具
(1)依据图表思路,在空格处应填入的内容。

材料二   进入2022年,距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14年,但其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要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并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发展,在继续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性的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结合材料二,分析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试卷题型(共 3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主观题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氏族制度  私有制的确立单题
20.94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单题
30.65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私有制的确立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单题
40.85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封建制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奴隶制生产关系单题
50.94氏族制度单题
60.94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私有制的确立单题
70.6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单题
80.65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封建制生产关系单题
90.94私有制的确立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封建制生产关系单题
100.85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110.85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120.8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130.8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140.94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150.8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160.85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170.85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单题
180.94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单题
190.8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共产党宣言单题
200.8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单题
210.6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十月革命的胜利  共产党宣言单题
220.85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单题
230.65工人运动  十月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单题
240.65十月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单题
250.65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单题
二、主观题
260.65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封建制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奴隶制生产关系辨析题
27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材料分析题
280.85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共产党宣言材料分析题
290.65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十月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材料分析题
300.94封建制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简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