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6 题号:13963412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以百年精神谱系为指引,正确预见和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锻造奋斗新征程的能力,提高本领,迎接挑战,不断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践力,延续好百年党史精神谱系,在新时代创造出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价值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十八大报告的亮点之一是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实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而提出的。它将成为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材料二:人类的生产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生产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的?
(2)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哲学启示?
2016-11-26更新 | 7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某校高二(3)班的同学通过学习,查阅资料,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弱化指标,转变方式】
指标设置体现规划的意图和重点,其中约束性指标是政府要确保实现的。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增长75%下调为7%,也就是说,在今后五年以至相当长时期,我国将立足国情,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1)调低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注重民生,公平正义】
着力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点所在,特别是在促进人民收入分配公平上要做好文章。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和政府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不断探索和完善。十四大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又提出“初次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十二五”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森林覆盖率指标中增加了森林蓄积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低碳意识?试列举两个具体做法。
2012-01-30更新 | 127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40年来,改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 。新观念、新事物、新风尚、新方式、新思路层出不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底由央视和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隆重推出。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破除陋习,大胆探索,求真务实,在题材选择、节目模式和内容表现等方面会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新方式,该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和顺序,深得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在创作实践中,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得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才能创出新品。随着《国家宝藏》节目的播出,文物变成了“网红”,也激发了大家参观博物馆的热情。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制作,给予我们创新活动哪些方法论启示
材料二:2018330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其在华不仅展开了外交活动、品尝了中国式早餐,还体验了一把移动支付。文在寅在点餐之后扫描了桌上的二维码进行结算。当时文在寅对中国的手机结账系统表现出兴趣,并问“这样就算付完钱了吗?”。在场的韩国驻华大使卢英敏也表示“中国大部分都是使用手机结账。”
现在,二维码(条码)支付作为新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已深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连路边的水果摊、早餐摊都标配支付宝、微信支付二维码。可是,有关二维码支付中消费者账户资金被盗事例也时常见诸报端,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终端的业务模式,但其风险控制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它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但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应如何看待二维码支付。
2018-06-15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