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主体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0 题号:202786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晚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当青春、团结、友谊的大运特质,同唯美、诗意、浪漫的中国意境交相辉映,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气象令世界瞩目。

本届大运会会徽主体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两种典型中国元素;火炬“蓉火”采用渐变色块搭配太阳神鸟、三星堆青铜立人与熊猫元素,展现别样热情;奖牌“蓉光”绶带表面的芙蓉花纹由千年非遗蜀锦工艺制成,寓意团结合作、成双成对。

开幕式上,无重金属物质、低硫的高科技环保焰火让中国传统民俗的烟花更“绿色”;运动员入场脚踏蜀锦制成的“锦绣之路”则由超级大屏幕投影而来;川剧脸谱样式的吉祥物“蓉宝”手办,“太空蓉宝”虚拟数字文创为蜀地特色插上了时尚和科技的翅膀……

当全新科技美学与中国文化艺术“撞个满怀”,传承文化根脉和创新艺术表达的混搭方式引发观众共鸣共情的“化学反应”。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传承文化根脉和创新艺术表达方式的混搭为什么能引发观众共鸣共情的“化学反应”?

【共建大运之城共享赛事荣光】

大运惠民、共享办赛是本届大运会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自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一直坚持把办赛与营城惠民一体推进,努力让广大市民分享大运成果,共享办赛实惠。筹办成都大运会的过程中,成都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都新建改建大运场馆49座,在其中22个场馆打造智慧场馆运行管理平台。近年来,成都新建改造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体育公园22个,打造社区运动角示范项目200余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400余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市民健身年均超460万人次。未来,成都将全力筹备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积极对接国际体育组织和全国单项体育协会,此外,成都还将大力推进“家门口”运动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体,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建设的社区运动角为补充的“家门口”运动设施体系,打造一批多功能体育公园,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以上。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阐述“大运惠民,共享办赛”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这座即将600岁的老建筑,正在以萌萌的、历史厚重感又兼具时尚的形象,以及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受到大众的欢迎。通过文化创意为观众架起一座沟通文化的桥梁、奉上一场文化盛宴,让人们通过文化创意直接触摸到文化,是故宫发展文化创意事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近年来,故宫定位于“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原则,做出许多社会大众能够乐于享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产品。例如故宫娃娃系列,因具有趣味性而受到少年观众喜爱。手机壳、电脑包、鼠标垫、U盘等,因具有实用性而持续热销。2019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通过文物展览、实景搭建、虚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人们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


(1)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故宫在发展文化创意事业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2)故宫文创产品是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的成功样板,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请你就故宫如何运用好互联网技术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提出两条建议。
2019-07-18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力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正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很多地方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正由灌输、自发转为自信、自觉。

◆生态之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   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税收支持,同时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

材料二   “生态之治”的根本在于“中国之制”,“生态之治”彰显“中国之智”。“生态之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修改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并开展相关执法检查。2023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委员们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治理、生态修复与补偿等方面提出较多建设性意见建议。“生态之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组合拳”,共建美丽中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生态之治”中彰显的“中国之智”。
(3)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发展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2023-11-29更新 | 19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2021年春节和元宵节,通过电视和互联网推出的,展现河南文物资源的《唐宫夜宴》和《元宵奇妙夜》两个节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的热议和点赞,甚至在国外许多网站上也被大量转发和评论。数据显示,“元宵奇妙夜”话题的阅读量、观看量超过6亿,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的网络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0%以上,上榜全国十大线上本地预订人气景区。

《唐宫夜宴》让潮流和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舞台运用5G+AR技术,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元宵奇妙夜》采用“传统文化十现代科技”的手法,将厚重历史与综艺节目结合起来,以河南博物院展示的一组彩绘乐舞女俑为文化向导,同时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舞乐俑的生活场景及动感情愫融入作品,在河南博物院就地“复活”观赏文物,“转场”到洛阳城的应天门瞰盛唐风采,“穿越”到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醉心上元灯会……充分展现古都的厚重历史文化。

当传统变成了可以触摸、感同身受的日常生活,当冰冷的文物有了“温度”、传统的民俗文化有了新的延续形式,传统文化重新回到年轻人的视线之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才能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说明现代科技在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过程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学校举行文物、古迹图片展览活动,请你为提高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拟两条宣传标语。
2021-04-26更新 | 3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