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9 题号:313899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家风”是一个很热的词语。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于2014年9月1日再次“开讲”,主题为“父母教会我”,这是首次引入“父母”的角色。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孝顺家长、文明礼貌、热爱生命、坚强勇敢……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倡导良好家风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回答广大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3)根据材料二,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习近平主席为什么指出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某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决克服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和惯性,坚持“扶贫必先扶志、脱贫必先脱懒”的工作思路。定期举办脱贫励志报告会,邀请脱贫户的典型代表讲述各自艰苦的“创业史”与“致富经”;在贫困村广泛开展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社会风尚,激励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激发了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气神,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人们争先恐后致力脱贫。

该县提出了“扶贫要扶智,治穷要治愚”的口号,根据当地实际,着眼市场需求,围绕金银花、油茶、生猪、山羊等十多个产业,采取专家授课、现场培训、技术承包、“农家课堂”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拥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意识与能力的现代农民,他们依靠科技开拓了致富门路。针对市场热门需求组织就业培训,通过建立教育奖励扶助基金,加大对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力度,切实关心特殊困难群体的教育问题,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县脱贫攻坚措施所彰显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该县是如何发挥意识在脱贫致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的。
(3)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既要做到文化励民、文化富民,还应做到文化便民。请你围绕“文化便民”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06-24更新 | 30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2月18日晚8点,《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领奖盛典》在央视一套首播。荣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的是:钟杨、杜甫国、吕保民、马旭、其美多吉、张渠伟、张玉滚、程开甲和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多年。它以评选出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十几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任劳任怨;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开创性完成了种种艰难工作;他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2)结合材料,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王继才的英雄事迹。
2020-11-21更新 | 2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伟大抗疫精神,既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更吹响了民族复兴的奋进号角,不仅彪炳史册,更加光照未来。

2020年9月下旬,对全国各类学校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疫精神宣传作出部署。通知指出,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研讨交流、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伟大抗疫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信赖,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好知识、成长成才。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伟大抗疫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学校开展伟大抗疫精神宣传活动的理论依据。
(3)请就“青年学生如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提出三点建议。
2020-11-24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