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对点变式题】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1-12-30 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经济史(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西周至春秋时期,周王畿和诸侯封国普遍实行国野制,以周人为主体的国人压迫和剥削野鄙地区被征服的野人。战国以降,各国大规模登记户籍,消除国野差异,使其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这一现象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
C.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2019-04-25更新 | 501次组卷 | 2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惠州市2019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东晋南朝时期,国家正式户籍主要分为士户与庶户,士户可免除国家赋役,还可役使庶民,其子弟可优先入仕为官,而庶户却要承担国家赋役,许多官位庶户也不可担任。此外,士、庶不通婚,不交游。这反映出
A.户类划分保障社会稳定B.户类分化加剧社会固化
C.户籍等级特权化现象明显D.户籍的赋役功能失去功效
2021-12-2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对点变式题】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清代保甲组织由各地编组居民自己来管理运行,而地方官员只负责监督,并不直接参与。这种制度运行起来后,居民逐渐形成互相提防、互相猜忌的意识。这反映出
A.基层社会治安成效显著B.基层社会自治能力增强
C.保甲组织损害基层民风D.保甲制度维护专制统治
2021-12-29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对点变式题】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两汉时期,灾荒发生后,皇帝多下罪己诏,令郡县长官审理境内冤狱。政府除发仓赈济灾民外,多有移民就粟、移粟就民之举,为受灾民众提供施粥、居养等服务。由此可知当时
A.救济体系走向完备B.政府救济成效显著
C.救济理论快速发展D.政府救济措施丰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康熙十四年(1675年),湖北黄州府遭遇大旱,知府于成龙命令户长、甲长、乡保、练长设法账救贫乏不能自存者,“上户节省酒肉,中户减少饮食”,并严惩见死不救或隐瞒不报的基层组织人员。这反映了
A.基层组织兼具社会救济功能B.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C.清代严惩基层组织人员腐败D.清代社会救济以民间自救为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2020-04-24更新 | 387次组卷 | 16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第0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镇。该法令的颁布
A.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自治市议会不用在接受监督
C.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英国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具有广泛的行为空间,在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以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介入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保证或者教育培训方面的优质人力资源。英国的这一社区治理模式(     )
A.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B.体现了权力钳制下的高度自治
C.说明社会保障覆盖的全面性D.说明社区已取代了政府的功能
2020-12-16更新 | 53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罗斯福新政初期,美国社会失业、流浪人口增多现象严重,一些学者很少担心政府对群众的衣食供给问题,却十分担心总统能否赋予他们采取措施实施保障的能力。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政府拥有强大的物质保障B.以工代赈面临多重挑战
C.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保障急需立法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秦汉时期,乡里组织领袖职责很重,他们多由乡里百姓选举产生,有较高的德行和声望。宋朝以后,乡里组织领袖多按户轮当,且重视他们的财力条件,百姓多唯恐避之不及。由此可知
A.乡里百姓封建束缚加重B.乡里组织不再具有积极性
C.乡里组织领袖沦为职役D.乡里治理转向由政府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清人刘淇在《里甲论》中谈州县与里、甲、村之关系,“县何以里,里何以长也,所以统一诸村,听命于知县而佐助其化理者也。每县若干里,每里若干甲,每甲若干村,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节节而制之,故易治也”。这说明
A.州县直接控制乡里社会生活B.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规范化
C.州县和乡里组织具有统一性D.乡里组织自治色彩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宋代州县政府对受灾乡村的账济,其对象一般情况下仅限于主户中的贫乏下户,客户则由其田主赈济。个别情况下若贩济及于客户,必须取旨施行。由此可知
A.政府救济对象细分精准B.赈济不公限制了实际效能
C.客户对田主人身依附强化D.主客户法律地位不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明初,朱元璋下令在每乡每里内选取一位木铎老人承担“循行本里,教民劝俗”的职责,木铎老人多为乡里内年老残疾或者盲人老者,“其持铎之人秋成之时,本乡本里内众人随其多寡,资助粮食”。这一举措
A.反映出基层社会的自治性质B.凸显救助与教化结合的理念
C.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D.弱化政府对民众的直接控制
2021-12-29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对点变式题】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在中古时期的英国诺维奇市,市法规定城市市民大会召开前,每个区须派8-12名差役确保把开会的通知传达给每一个与会者,不能参加者必须有其他诚实的市民做担保,说明缺席的适当理由,否则处以罚金。这说明
A.市法规定了市民行为准则B.市民参加市政会议不积极
C.市民的政治实践经验丰富D.市民参与体现城市自治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出台了第129号命令,对联邦政府针对城市公共工程的拨款做了适用性规定,但是其对地方自治的干预引发了强烈抗议,最终以罗斯福总统的让步落幕。这说明
A.联邦政府对地方的干预必然会引起地方的反弹
B.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地方自治的传统和精神潜伏在美国的社会当中
D.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界限明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1942年,英国贝弗里奇爵士向内阁提交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对此,社会主义组织的右派认为它“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该报告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B.提升了工人阶级政治权利
C.构建了公平公正的新体制D.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2021-12-29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对点变式题】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