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蓬莱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2-22 1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经济史(旧)、史学热点、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下列表述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相符的是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运动起步D.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清代前期,地方社会士绅的社会职能局限于办理修桥铺路这样的地方公共事务;咸、同以后,士绅势力在地方社会趋于活跃,时人指出:“自治机关所概甚广,远如保甲守望,戒烟各局,近如理财、财政、公议各所,亦皆系地方自治性质。”这说明(     )
A.洋务运动改变了晚清政局B.维新思想影响了士绅职能
C.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D.地方士绅阶层产生了分裂
2021-06-01更新 | 1210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金陵中学、海安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最后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在民族危机日趋加深,时代风云剧烈变换的历史条件下,梁启超以“具有魔力之健笔,撰声情激越之文字”,连续发表政论文章,指出:“吾中国数千年来,惟有狭义的革命,今之持极端革命论者,惟醉心狭义的革命。”康有为则向全国同胞大声疾呼“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上述言论旨在
A.以彻底的民主革命来挽救民族危机
B.考订不同的革命方式,找到最佳的革命道路
C.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以政治改良的方式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
2021-05-21更新 | 611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知,孙中山(     
A.倡导国共合作是民族革命胜利基础B.其自身阶级立场已发生改变
C.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2020-12-14更新 | 101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
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2019-04-19更新 | 2326次组卷 | 52卷引用:【校级联考】东北三省三校(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从广告语中反映了当时
A.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
B.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
C.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D.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19年6月5日在上海“三罢”的当天,商、学、工、报界各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宣布成立“上海商学工报联合会”,商、学、工联合起来同国内外敌人斗争。这表明
A.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实现了大联合
B.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C.民众的觉悟和组织程度进一步提高
D.社会各界的政治诉求趋于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1919年底,北京、天津以及留法学生中的进步青年以“工读、互助”为信条,组织了互助社一类的小团体,过起了“共产”的生活。此外他们还模仿日本九州的“新村”和美国的“劳动共产村”的做法,在中国进行“新村”实验。此类实验
A.旨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B.助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力图探索不同于苏俄的革命道路
D.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021-05-17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1920 年 5 月 1 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城市的工人、群众纷纷举行了集会游行,《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新青年》等杂志纷纷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了李大钊、陈独秀的《五一运动史》《劳动者底觉悟》等文章,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这种现象表明
A.中国工人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B.推进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C.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D.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的《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红色中华》开设了“红板”“黑板”专栏。“红板”专栏专门刊登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黑板”专栏批评消极腐化、作风不良的反面典型。此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注重发动群众对党员进行监督B.通过政治宣传唤醒民众抗日意识
C.在廉政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D.加强党风建设以巩固苏维埃政权
2021-03-07更新 | 622次组卷 | 16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如表是发生于1927—1937年间的部分重大事件,上述事件的出现反映了
金融“废两改元”用银元代替银两;白银国有化,发行法币。
外交业已过期的条约和协议将由新的条约和协议取代;尚未过期的条约和协议将根据法律程序予以废除或重新签订。
工业工业设备进口总计达五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独立自主
C.政府致力于国家建设的愿望D.中国民主政治的条件日益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指示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D.意图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势力
2020-06-14更新 | 684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
A.撤销人民公社体制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
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如图为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关于承载国家话语报道文本的核心词统计图。其中“丙”是
A.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土地改革D.人民内部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64年根据全国计划会议提出的“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起西南的机床、汽车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指示精神,计划从上海地区迁入122个,从东北地区迁入27个,从华北地区迁入43个工业项目。这项计划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B.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C.反映国家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初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

二、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6.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如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
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
咸丰《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逐渐取代天朝
光绪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时代中国城乡妇女中绝大多数是无职业的家庭妇女,她们中绝大多教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终生与世隔绝,基本被丈夫、子女、公婆所占据。民初到“黄金十年”,社会处于剧烈转型的大时代风潮中,她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很大程度是通过对当时新型商品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得的:或是亲睹县城大街上一款旗袍,或是一块“裕茂牌”香皂(中国最早的国货肥皂)……才隐约感知到这些“洋玩意儿”背后所代表的新事物已不可避免地渗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女人天然爱美的自然属性。使被封建礼教约束得木讷懵懂的她们,顽强地加入到广大新式商品消费者的滚滚洪流之中,使之成为自己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物质享受与精神寄托……蕴含着科学、进步因素的新型商品在当时对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社会文化大变革中,充当了”催化剂般的秘方良药。

——摘编自王琥《民国商品里的物质文化属性)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民国女性观念变迁的理解。

四、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从表中选择两个英雄人物,围绕“英雄与国运”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国时期,政府支持大学创作校歌,大学校歌作为大学精神的载体弦歌不断,吟唱至今。

大学名称创作时间校歌内容(部分)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南开大学1919年……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清华大学1921年……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器识其先,
复旦大学1925年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浙江大学1938年……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我们以热血润色河山,不使河山遭蹂躏;我们以热情讴歌民族,不使民族受欺凌。建筑坚强的城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年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摘编自《江汉大学学报》(第27卷第1期)


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大学校歌体现的时代精神,并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合理的解释。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经济史(旧)、史学热点、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论述题
3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现代史
2
政治史(旧)
3
文化史(旧)
3,4,8,9
4
经济史(旧)
5
史学热点
6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太平天国运动单题
20.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30.4康梁维新思想  戊戌维新运动单题
40.4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单题
50.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单题
60.65短暂的春天单题
70.65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单题
80.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单题
90.6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题
100.4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单题
110.4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单题
120.4党史专题单题
130.65国民经济的调整  国民经济的调整单题
140.65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单题
150.65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单题
二、论述题
160.4对外交往
180.65其他人物
190.4全民族英勇抗战
三、材料分析题
17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