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福建 高二 期中 2022-04-07 23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商朝共有七个都城(下图)。商朝前十王均以亳为都城。自仲丁元年(公元前1508年) 至公元前1300年,王室多次迁都。这一现象客观上
A.加强了对方国直接管辖B.推动了中原地区的开发
C.确保了分封制度的推行D.传播了礼乐等级制文化
2021-03-22更新 | 784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燕博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有学者指出∶"西周王朝通过对血缘宗法与分封制的有机结合体的合理运用,加大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可是周代的政治就是按照血缘说话,一切都是事先就已经安排好的,这无疑把统治阶级内部人员流动的通道堵死了。"该学者意在说明周代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互抵触B.血缘对贵族政治的完全限制
C.宗法血缘与政治间存在矛盾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由于分封制的史料记载比较模糊,学术界关于分封制起源的看法并不一致。周谷城《中国通史》认为“所谓封建,自有部族战争以来,便已有了雏形”。斯维至《封建考源》认为“真正的封建至少要从夏代开始”。胡厚宣在对甲骨卜辞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至少在殷高宗武丁之世已有封国之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结论应提倡多元化B.考古佐证更具有客观性
C.历史研究需要不断探索D.历史久远导致难有定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托人转达)。《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严刑酷法实行暴政
C.地方官员权力被严重削弱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1-08-12更新 | 58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秦汉之际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而重蹈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论证
A.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B.郡县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秦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D.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2021-01-07更新 | 536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慕华优策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秦朝时“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汉初这种“遗风余俗犹尚未改”,如陆贾致仕后就曾将家财平分给五个儿子。秦汉之际的这种习俗
A.延续了商周的宗法秩序B.顺应了小农经济的需求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推动了儒家伦理的传播
2021-01-01更新 | 46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有学者统计如下:
齐鲁儒学学者占比
《史记·儒林传》71.79%
《汉书·儒林传》45.60%
《后汉书·儒林传》36.36%
这种变化表明
A.儒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B.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均衡
C.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
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B.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
C.丝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D.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晋律》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即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这一规定体现了
A.律令儒家化的特点B.礼法融合的开始C.法律与教化的冲突D.宗法观念的淡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