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陕西 高一 期中 2022-05-19 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后汉书·王景传》载,安徽庐江“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王景调任庐江太守后,“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此事说明
A.铁犁使用始于汉代B.犁耕促进农业发展
C.精耕细作得到推广D.畜力应用成为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汉代关中水利工程修建,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使得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与汉代关中水利事业相关的是(     
A.农民创造“井渠”B.开凿郑国渠C.出现曲辕犁D.修建都江堰
2022-05-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从夏商开始,我国古代逐步形成了庞大而又完备的手工业系统,代表了古代手工业生产校艺的最高水平。“这一手工业”
A.产品主要用来交税和消费B.劳动者有较多人身自由
C.到明中期后居于主要地位D.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元末,从事棉纺织业的民户已达1000多家,元代以后,棉纺织业日渐成为普遍的家庭副业和当时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阔的手工业。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棉花在大江南北开始种植B.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C.棉纺织技术和工具的革新D.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增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A.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B.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C.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D.长安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土地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确立
C.土地可以进行买卖D.采取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汉初官营手工业主要为政府、皇室提供漆器、衣物、纺织品等物品及服务。武帝时,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尤其是盐铁成品,虽有部分仍供给官府,但大部分交由盐铁官贩卖。这一变化是由于武帝时期
A.放弃了抑商政策B.开通了丝绸之路
C.强化了经济控制D.形成了统一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清朝前期,永佃制在一些地区颇为流行。永佃制规定:佃户长久承租一主之田,田主不得增租夺佃,甚至即使土地发生转让。“换主不换佃”。这
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B.减轻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
C.维护了小农经济的稳定D.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据《史记》载: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畜牧为天下饶”,而巴蜀一带则"饶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材料表明,西汉时期
A.家庭副业发达B.农业发展迅速C.区域差异明显D.经济交往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2018-07-14更新 | 977次组卷 | 6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表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反映了当时(       
A.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B.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C.政府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南方相对北方更安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由此可知
A.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小麦种植的扩大
B.土地兼并的盛行推动了耕作技术进步
C.曲辕犁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D.稻麦兼种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小麦种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据统计,春秋至战国早期出土的铁器有130件左右,属兵器的有剑、矛等;属工具的有斧、锛、凿、锤等;属农具的有番、缨、锄、镰等;属用具的有削、带钩、锥等;此外还有鼎和牌饰等。据此可知,春秋至战国早期(     
A.铁农具在全国推广B.铁器的质量较高
C.手工业的分工细密D.铸铁业较为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有学者指出,“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前提是
A.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B.封建政府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2018-10-06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这说明,明清时期(       )
A.瓷器开始大量地外销B.瓷业拓展了海外市场
C.瓷器生产转向了国外D.国内瓷器市场已饱和
2022-05-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
A.不计劳动力成本
B.效率极其低下
C.产品与市场无关
D.工艺水平不高
2017-03-03更新 | 455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该材料体现了
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B.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乾隆二十四年,颁行“防夷”措施: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规定的行商的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2022-07-23更新 | 472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据统计,晚清对外贸易中主要是进口生活消费品,如1880年进口物品中棉织品、谷物、糖、煤油等生活消费品占了全年进口总额的53%。这一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B.民族企业生产受到压制
C.洋务企业面临残酷竞争D.对外贸易出现严重入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