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贵州 高一 期末 2022-11-20 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政治史(旧)、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深扎根于血脉之中,成为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A.以人为本B.崇尚自然C.天人感应D.天下为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西汉汉武帝时,建立太学,重用儒生;元帝、成帝之后,儒士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出现了“州牧郡守,家世传业”的“经术世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察举制发挥了重要作用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地方势力急剧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魏晋时期中原地区胡床广为流行,高足家具出现,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一种胡服)渐成主流,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北民大量南迁B.商品经济繁荣C.胡汉已无界限D.民族交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宋代称皇帝为官家,皇帝称妃子为娘子;民间妻子及丫环称丈夫或主人为官人,新婚男子称为新郎官,官府子弟称衙内。这些称谓体现了(     
A.政治观念世俗化倾向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D.伦理纲常秩序混乱
2022-11-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871年,李鸿章和曾国藩联名上书,奏请派出留学生,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之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熟,然后可以图自强。”可见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留学生(     
A.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B.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C.适应国家近代化需要D.打破传统的教育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20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学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批判封建旧道德和旧礼教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倡导解放妇女和文明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1924—1927年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2022-11-18更新 | 1523次组卷 | 3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枣宜会战D.平型关大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1949年随着战局的转变,中共中央在发布的通知中指出:“目前在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上,需要我党迅速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该通知表明(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胜利B.党的干部是夺取政权的前提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D.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学者杨奎松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指出:新政权与美国交恶,虽然背后存在着苏联的巨大作用,并不意味着新中国一定会成为苏联的手足。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倡导求同存异方针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坚持一边倒的方针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我国周边形势骤然紧张,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加强战备,要下定决心搞三线建设。越南战争升级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加快了三线建设的部署。由此可知,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C.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D.完善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