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言,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学术界有以下的认识。

学者认识
张岱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张岂之“人文”精神、“自然”精神、“会通”精神
方立天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爱国精神
刘纲纪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应变精神
姜汝真人本精神、自强不息、和为贵、爱国精神、大一统思想

——摘编自俞祖华、赵慧峰《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从上述认识中,任选2个精神,结合所学的史实,进行说明。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B卷
2 . 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中晚期的竹简,其中《治邦之道》篇系统讨论了治国理政问题:“今夫揄(通“逾”)人于其胜,不可不慎,非一人是为,万民是为。举而度以可士,兴;举而不度以可士,崩。故兴善人,必熟闻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材料主张治国理政应该(     
A.民贵君轻B.举贤用能C.道法自然D.隆礼重法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材料二   欧美的学者论到东洋的问题来,总不免是有几分隔靴搔痒的毛病的,朱镜我(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社会底研究——历史过程之回溯》(发表于19289月)有不少的很重大的错误的分析,这大约也是他所依据的魏特夫的《觉醒的中国》误了他……所以我在这儿要发表出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我的意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年)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末,唯物史观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法则,而是具体化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影响达到顶峰。当时《读书杂志》开辟的“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辑总结道,论战参与者“虽然谁都以唯物自居,而时常会陷于唯心的魔窟;谁都以辩证自居,而时常会拘于机械的公式”。甚至“不瞭理清楚历史的唯物论,或者有意滑头而曲解而修改而捏造了他们的所谓历史唯物论”。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谈谈你对“贯通起来”的看法。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钱穆解释庄子的“惟虫能虫,惟虫能天”为“天叫它做一虫,它实实地做一虫;在虫之中便有天,那虫也便就是天。”他还将《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理解为“人与万物都有性,此性禀赋自天,则天即在人与万物中。”由此可见,钱穆认为(     
A.道家具有超然物外的境界B.传统经典充斥着迷信思想
C.儒道思想都涉及天人合一D.诸子百家的思想趋向统一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谭元亨在《中国文化史观》中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春秋战国,为中原文化的相互激活;魏晋南北朝,为南北文化的交融;盛唐之际,则为亚洲文化大汇聚;迄近代,当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的逐步融合。”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历史发展推动文化交流B.中原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C.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D.华夏文明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有关“文化”的词源解析,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词源解析
“文”“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
“化”“改变”
“文”“化”并联使用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
“文化”(“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文治和教化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崇德尚贤D.敬天保民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史载,当陆九渊诘问朱熹“尧舜之前何书可读”时,两人的辩论被中断。三年后,朱熹题诗感叹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由此可见,朱熹(     
A.逐步接纳心学理论B.严厉批评疑古思潮
C.坚决主张格物致知D.反对主观唯心主义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革故鼎新”一词出自《易经·杂卦》,意为“革除旧的,建立新的”。“开物成务”一词出自《易经·系辞上》,意为“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此行事”。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这些思想被不同学派吸收借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依据是(     
A.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墨子呼吁“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C.商鞅宣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庄子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主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     
A.以人为本B.自强不息C.天人合一D.天下为公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10 . 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讨论“大一统”后治理天下的方案,如《禹贡》依据山川地形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职方氏》依据战国时七国疆域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提出以天子为最高统治者、以王畿为政治中心的设想。这种划分方式与设想反映了当时(     
A.恢复西周礼制社会诉求B.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D.中央集权政治已经形成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