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辽宁 高一 期中 2022-11-21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政治史(旧)、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墓葬、房址等遗存,其中多数墓葬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墓,随葬品的数量悬殊,少者仅一两件,多者百件以上。这表明当时(     
A.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男性处于统治地位D.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2022-11-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所谓夏朝,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邦统治下的众邦结成的部族联合体。夏后氏统治下的众多邦国,构成了夏代国家的领土范围。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自然形成的部族组织仍然是其社会的基本单位。这表明当时(     
A.君主专制受到了制约B.地方治理体系较松散
C.实行了内外服的制度D.确立了家国一体观念
2022-11-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据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二里头文化二期时间比依据古本(竹书纪年)等传世文献推考出的商朝建立时间早250—500年,从而弥补了龙山文化至早商文化之间的空白期。二里头文化二期的考古发现(     
A.实证了早期中国历史的连续性B.使人们对夏商分期达成了共识
C.表明历史记载需考古发现印证D.找到了尧骨禹传说真实的证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西周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由此可见,西周分封制(     
A.给异姓贵族以毁灭性打击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C.避免了王族内部间的纷争D.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人负责市场里货物、奴婢、牛马、兵器、奇珍异宝的买卖,成交后开发票(质剂),作为凭证。西周智鼎铭文也记载道:“我既卖(黩)女(汝)五夫,效父用匹马、束丝”(五名奴隶的价格值一匹马加一束丝)。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较发达B.市场秩序井然有序
C.奴隶制国家出现D.奴隶地位十分低下
2022-1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西周时期,人们主张,由“人”定“天”,民意决定天意,对“天”从迷信走向怀疑,同时,周人还提出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主张,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形成了王权和神权的结合B.人们破除了愚昧迷信
C.确立了专制中央集权统治D.人的主体性意识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所谓一言九鼎即由此而来。而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等等。周代诸侯国的“公、侯、伯、子、男”分别赐予五等爵,形成“多级的阶梯”的表现形式。这些规定(     
A.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B.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
C.遵循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实现了政权和族权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表明(     
A.民族交融推动了文化认同B.不同地区文化差异消失
C.夷夏观念逐渐被民众抛弃D.西周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中国古代青铜器者减钟,因铭文记述了器主“者减”而得名,是现存发现最早的吴国青铜乐器。其外观呈合瓦形,饰叶形纹和龙卷纹,者减钟不仅型制、工艺近似中原,铭文体例也与周王室的铜器相似。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传统政治秩序崩溃B.中原文化影响至东南地区
C.青铜文明走向成熟D.各诸侯国的改革运动兴起
2022-11-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织
C.推行郡县制D.推行军功爵制
2022-11-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在四川地区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兴建了关中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为征服岭南地区,秦始皇下令开凿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完成,主要得益于(     
A.铁制工具的出现B.国家统一局面形成
C.稳定的社会政局D.强有力的国家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对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秦的做法旨在(     
A.维护国家统一B.确立秦文核心地位
C.规范文字书写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为筹措对匈奴战争的军费,汉武帝听从大臣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在长安建立一个由中央政府掌控的五铢钱造币厂;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置盐铁官、酒榷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其做法(     
A.满足了对匈奴战争的需要B.巩固了小农经济的地位
C.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突破了重农抑商的禁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自东汉末期以来,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五族内迁后,西晋统治者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西晋当政者的做法(     
A.阻滞了各民族间的交融B.导致了北方的长期分裂
C.激化了当时的民族矛盾D.延缓了北民南迁的进程
2022-11-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魏书》记载:“帝(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佛教)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可以用来佐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功(     
A.得益于其深厚的汉文化修养B.遵循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
C.彻底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面貌D.秉承了“以文治国”的政治方略
2022-11-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7.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北方民族内迁与中原汉族南迁”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北方民族内迁阻滞了中原经济发展②南迁人民推动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④南方的经济实力已渐渐超过了北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022-11-20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北齐编修的《魏书》中,宣称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同时《魏书》称东晋为“僭晋”,又称南朝政权为“岛夷”,北齐这一编修思想旨在(     
A.论证自身政权的合法性B.维护传统的华夷观念
C.维护孝文帝改革的成果D.赢取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