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一 期中 2022-11-21 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经济史(旧)、选修(旧)、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春秋时期,晋国在与楚国争霸的过程中,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反映出当时
A.晋与周边地区民族矛盾尖锐B.大国争霸推动了民族交融
C.晋与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背离D.诸侯纷争拉大了经济差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A.无为而治B.依法治国C.实行仁政D.兼爱节用
2022-11-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D.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
2022-11-15更新 | 1123次组卷 | 4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宋史·欧阳修传》言“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文中“兵府”指的是
A.枢密院B.政事堂C.军机处D.提点刑狱司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6. 象棋棋盘中的楚河汉界来源于楚汉战争。象棋之争中,任何人皆可成为胜利者,而楚汉战争中,刘邦战胜了项羽。刘邦打败项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善于用人B.后方巩固C.战术正确D.得民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
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展现了中原经济的优越
2020-12-09更新 | 173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唐朝的集权措施属于
A.前者B.两者兼有C.后者D.两者皆无
2021-04-01更新 | 19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结合孝文帝的改革,对这一记载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孝文帝爱好学习B.孝文帝崇尚儒家思想
C.孝文帝文化水平较高D.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2022-11-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2.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政治民主化出现B.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C.皇帝大权已旁落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辽史百官制》记载:“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说明辽政权
A.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
C.没有统一全国的政制D.辽人治辽,汉人治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清人沈指出:“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宋代以后,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作者这里所说的“变迁”主要是因为(     
A.追名逐利成为社会的主流B.士人群体的地位急剧下降
C.传统重农抑商观念被抛弃D.经济发展导致观念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南北朝时,南人已有嗜茶之癖,北人尚视之为怪异。而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则有“……自邹、齐、沧、隶,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该材料反映了
A.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饮茶之风从江南向北方扩散
C.茶叶经济已形成完整产业链D.南北饮食习惯已趋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举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2019-08-21更新 | 63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常被学者用来论证北宋城市的繁荣。而同时期的《吕蒙正传》则记载“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这表明
A.艺术作品不能反映历史事实B.历史事实无法准确认知
C.对历史现象的描述具有主观性D.人物传记的史料价值更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9.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其中没有成功的是
A.收复燕云十六州B.平定南方割据叛乱
C.解除节度使兵权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规定:“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一措施旨在
A.拓宽政府的财政来源B.遏制官僚和地主的势力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与“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绍兴和议”等历史事件所反映的主题最契合的是
A.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B.争鸣与争雄的时代
C.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D.金戈铁马的交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不断交融与碰撞。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C.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3. 传说东晋名僧慧远法师隐居庐山三十年,送客时从不过虎溪,一日道士陆修景和文人陶渊明来访,三人谈禅论道,语洽道合,慧远送客时仍谈论不已,不觉送过了虎溪,待三人反应过来相顾大笑,这便是有名的“虎溪三笑”典故。这一典故反映出当时
A.儒学丧失了主流意识地位B.佛教吸收了道家避世理念
C.思想文化领域多元而融合D.佛道两教社会影响力增强
2021-09-09更新 | 6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诗仙”李白的诗狂放炽烈,想象丰富,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而“诗圣”杜甫的诗则更多表现凝重与沉郁,这主要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地主,杜甫出身农民
C.李白与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
D.李白和杜甫的艺术创作水平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引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明法,有明书,有明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指出汉朝、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三个时期各自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上述三个时期实施各自的选官制度的原因。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对我们今天的人才选拔有何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的发端。秦并六国以后,疆域空前辽阔。在秦朝境内和周边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秦初“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加到46郡,郡以下为县,县置令(长),受郡守节制,实现了中原和边疆行政管辖的大统一,政令通行全国。

一一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在全国所划11个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及甘肃都是设置于边疆地区的行省。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专门管辖今台湾、澎湖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按内地汉族区域置行省,而设置符合该地区民族特点的管理机构。例如在吐蕃地区设置政教合一的宣政院。又如在南方的云南、湖广等行省中,有些地处边远地区的民族,即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土官,不仪在政治统治方式上从其本俗,而且在经济上也听任其固有形式继续存在。

一—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宪法颁布后,中央政府先后新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经中央政府批准,还在青海、甘肃、新疆、云南、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内,先后成立了若干自治州和自治县。

一一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通过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实现了“中原和边疆行政管辖的大统一,政令通行全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它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制定管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或措施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2-06-09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侯家驹著《中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的经济主张。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经济史(旧)、选修(旧)、文化史(旧)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政治史(旧)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史学热点
5
经济史(旧)
6
选修(旧)
7
文化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单题
20.85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单题
30.4赋税制度(汉-唐)单题
40.85元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50.8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60.9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单题
70.65教育与选官用人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单题
80.65辽与西夏  儒学的复兴 单题
90.85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单题
100.8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110.6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单题
120.8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130.85辽与西夏单题
140.65宋元社会的变化 单题
150.4隋唐的商业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单题
160.85科举制单题
170.4史学研究方法单题
180.4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190.9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单题
200.65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单题
210.85南宋的偏安  辽与西夏单题
220.65南宋的偏安单题
230.4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240.65唐诗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65科举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260.85郡县制  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70.65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