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 高三 期末 2023-01-18 1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世界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图1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A.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B.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
C.宗法血缘关系进--步瓦解D.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下表所示为唐代中后期全国户口数变化统计情况。影响这--时期户口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户数口数户均口数(户)
755年8914709529193095.94
764年2933125169203865.76
A.户籍制的完善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均田制的瓦解D.政治局势的动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北宋前期在财政分配上,地方除上供中央定额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总体上都是总量分配的。王安石变法设立朝廷财政,规定了朝廷财政所属赋税名目,促使中央与地方及中央各财政机构间逐步实行税权分配。这一改革(     
A.维护了重农抑商政策.B.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C.健全了国家赋税体制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明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明武宗从刘瑾等游,不理朝政,司礼监太监王岳等联合阁部大臣,极力劝谏,并欲重惩刘瑾等。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宦官掌握决策权B.内阁逐渐失去控制
C.司礼监权力膨胀D.皇权受到一定约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为推行新政所颁发给京城内外臣工的上谕,除各项改革措施外,就书籍而论,仅有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张之洞的《劝学篇》影响最大,光绪帝所强调的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也与这两本书的主张基本契合。据此可知,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改革势力内部缺乏共识
C.康梁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力量重视发动群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18年,陈独秀提出社会的文明幸福,并指出幸福是个人促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被尊重的。这表明陈独秀(     
A.思想倾向开始发生转变B.批判儒家传统的道德
C.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D.重视保障个人的权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20年创刊的自由派刊物《自治半月刊》尽管对社会改造持改良主义的态度,但其发刊“宣言”声称:“世界上之所以有不平等不自由的事情,无非是为着有治者和被治者的阶级。”这反映出当时(     
A.阶级斗争理论成为共识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致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增强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1942年,中共西北中央局《西北局关于支部书记不脱离生产的决定》指出,“支部应在群众之中,而不应在群众之上;党员应在群众之内,而不应在群众之外”,规定乡村支部书记不再脱离生产。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B.保证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下图所示为翁逸之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要把社里的猪养得又肥又大》。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A.经济建设领域“左"倾思想泛滥B.大跃进导致农村浮夸风盛行
C.合作经营激发了生产积极性D.女性成为国家建设重要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1979年11月26日,“名古屋决议”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截至1984年,我国已经加入52个国际体育组织,中国代表在15个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中国(     
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B.开始步入世界舞台中央
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D.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柏拉图指出:当公民大会对有关城邦管理的事务进行审议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普通人,没有人对这些人提出反对,即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专长或经验,但他们也试图提出建议。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权力机构缺乏制约B.公民直接参与政治运作
C.民众整体素养较高D.普通民众均可参与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8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文明”观念很快流行起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文明进步论和文明等级论,而“文明”话语突出西方与非西方在“文明”尺度上的“差异”。这一观念(     
A.为西欧殖民活动提供了辩护.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刺激了欧洲革命的蓬勃发展D.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研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9世纪,英国的道德学家宣扬自律的重要性:无论多么严厉的法律都不可能使游手好闲的人变得勤勉自持,让大手大脚的人变得未雨绸缪,让醉鬼变得清醒如初。这样的改造只能通过个人的节俭和自律来完成。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工人阶层遭受沉重压迫B.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C.工业革命导致道德沦丧D.社会政治形势趋于严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卢梭认为理性有它的用处,但是关于生活中更多的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卢梭的这一认识(     
A.强调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否定了封建神学的权威
C.表达了政治变革的诉求D.反思了理性主义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61年的《苏共纲领》指出:在共产主义建设中,必须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转变D.准备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加大对拉美的援助力度,不但同意成立美洲开发银行,以更加便利和系统地向拉美国家提供资本和技术援助,还决定拨款5亿美元设立“社会进步信托基金”。这一举措旨在(     
A.拉拢并控制拉美国家B.加快美洲一体化进程
C.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D.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
2023-01-06更新 | 19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届高三元月调研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壹元券       图2 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

注释:图1左右文字:“增加工农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图2文字:“打倒帝国主义!武装保卫苏维埃!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根据地货币设计蕴含的历史信息,并指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二   1801年至1851年期间,英国人口大量流入工业发达的地区,比如利物浦从8.2万增长到37.6万,曼彻斯特从7.5万增长到30.3万。1801—1831年期间,农业占优势的贝德福德伯克等地累计失去37.9万人,就劳动力分布来看,以1851年的大不列颠为例,农渔占21.7%,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占42.9%,商业和交通占15.8%,家庭和个人服务占13%,其他占6.7%。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国家地区之间的资源交换,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7万多亿元,增长了近186倍,随着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社会保障水平为例,据学者统计研究,2002—2015年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呈螺旋上升趋势。社会各界对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关注大幅提高,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也将“共享”纳入其中,提出各类社会群体应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摘编自施国庆徐隽倬《流动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从人口流动现象中可得到哪些认识?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3世纪到17世纪,亚欧大陆上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似乎都在“沉默中”为工业革命的破壳而出做着准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早受益者是欧洲,欧洲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成为称霸全球的殖民者。但是,工业革命的孕育者是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经济体系,美洲的金钱市场和原材料,亚洲的生产市场贸易和辗转流传的东方文明,非洲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遗风都是工业革命的“助产士”。亚洲非洲和美洲帮助欧洲实现了崛起,同时也成为被盘剥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摘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依据材料,围绕“工业革命”,自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发起了洋务运动,福建船政学堂就是这一期间的代表性产物。它一改当时其他新式学堂只招八旗子弟、秀才的传统,广招学童,凡“性慧夙有巧思者,无论官绅、士庶,一体入局讲习”。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五年期间“不得告请长假”。制造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算术、几何、物理、机械学等基本课程外,还要修习蒸汽机制造和船体建造的实习课。但在当时,无论是先进的知识还是技术,都需要引进。据《福州船厂》记载,学堂的外籍雇员曾高达75人之多(包括家属)。1868年,学堂设立“艺圃”,招收各厂1518岁悟性高的艺徒,采用“半工半读”的方式,专门培养监工人才。1877年,在沈葆桢的积极推动下,于全国率先创立了留学制度,这些留学生归国后活跃在外交军事、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

——摘编自张青《福建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福建船政学堂的办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福建船政学堂办学的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世界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
2
中国近现代史
3
文化史(旧)
4
世界史
5
经济史(旧)
6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分封制单题
20.4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单题
30.65王安石变法单题
40.65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50.65戊戌维新运动单题
60.6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单题
70.6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单题
80.4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90.4三大改造单题
100.4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110.4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120.65早期殖民扩张单题
130.4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单题
140.65卢梭的主张和作品单题
150.65赫鲁晓夫改革单题
160.4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8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200.4洋务运动
三、论述题
190.65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