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福建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3-30 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与社会生活、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 陕西姜寨遗址的14号房,位于村落东部1号大房子的右前方,半地穴式,进门正中有带灶圈的灶坑一个,房内出土计有陶盆2件、陶钵3件、陶罐5件、陶甑1件、石斧1件、石铲2件、石磨棒2件、石球1个、骨鱼叉2件、骨镞1件、骨笄1件。这表明当时姜寨聚落(     
A.采集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D.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有观点认为,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除政治组织上的国家外,还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及已经发明文字(如图)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据此推知(     
A.夏朝二里头文化是我国文明的开始B.甲骨文出现标志着我国文明已产生
C.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已开启文明时代D.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进入文明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蒙古高原北部的匈奴遗址中出土锄头与镰刀匈奴文化具有浓厚的农耕色彩
B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录迟至西周,早期华夏认同已经形成
C孟子提及井田制时认为“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描绘了小农经济生产的典型模式
D周代多用“公、伯、子、男”等亲属称谓标识爵位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有深厚渊源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平面布局示意图,由此可知该遗址(     
A.可用于研究礼乐制度的产生B.可印证最早国家形态的出现
C.体现了阶级出现明显的分化D.证明了青铜器制造业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下表史料。该学者列举史料旨在说明(     
史料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B.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汉初通过严密的关禁制度监视诸侯与中央的来往,后来汉文帝为彰显“天下一家”的理念,将这一制度废除。这一举措(     
A.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B.是“汉承秦制”的体现
C.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D.奉行了尊崇儒术的政策
2022-11-02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汉书》记载,有两兄弟因田产争讼,当地太守韩延寿认为这是由于自己不能宣明教化,遂闭门思过,(县)令、丞、啬夫、三老亦自缚请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终死不敢复争。”这反映了当时(     
A.司法注重维护人伦关系B.社会追求平等的秩序
C.官员施政排斥法治手段D.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下列图片所示的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可用于说明(     

A.秦国崛起的精神动力B.草原丝路的文化影响
C.不同物种的交流融合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023-02-17更新 | 1379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0. 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
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
2023-01-07更新 | 409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的名号多是继承中原王朝的国号;辽宋夏金时期,辽人以轩辕氏、炎帝后裔自居。这表明(     
A.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B.华夏认同具有统一的内驱力
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开放D.民族交流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士庶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敬于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孝文帝元宏下诏说:“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两则材料均说明了(     
A.统治者旨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少数民族政权受中原文化影响D.察举制仍是主要选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北齐史学家魏收所作《魏书》记载称东晋是“僭晋”,表明北魏才是正统皇朝;称宋、齐、梁为“岛夷”,把它们视为“自拟王者”的地方势力,从政治上明确表明北魏是正统皇朝的继承者。这种表述(     
A.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B.体现了南北方的文化差异
C.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D.反映了当时政权更迭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中唐以后,唐城市中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据此可知,唐朝(     
A.坊市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B.雇佣导致人身束缚松弛
C.工商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唐代南北方多地均有制瓷窑场,河北邢窑、河南黄冶窑、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广州、潮州、惠州、雷州、德化、晋江、福州等地制瓷窑场迅速增加,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当时广东、福建两省制瓷窑场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     
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C.南方制瓷技术的进步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史载,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进士考试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在此,唐太宗看重的是科举制有利于
A.提高官员素质B.扩大统治基础C.削弱承相权力D.提高行政效率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113)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政治意义?
(3)材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3-29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但是当他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扬弃地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 ,归于灭亡。

——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3-03-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

史料二   (西晋)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大多逃难到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

史料三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南朝梁都城建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摘自《金陵记》


(1)史料一反映了南方怎样的经济状况?
(2)根据史料二,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是怎样迁移的?其积极影响有哪些?
(3)史料三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2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在贞观时期的治国理念中始终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

——《贞观之治时期的民本思想及启示》

材料二 (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

——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摘编自《新唐书》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意图何在?
(2)根据材料二,回答唐太宗为开创盛世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4)根据材料四,以突厥为例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023-03-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与社会生活、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经济史(旧)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文化交流与传播
5
经济与社会生活
6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30.65小农经济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分封制  宗法制单题
40.4夏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单题
50.6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单题
60.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单题
70.65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单题
80.4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单题
90.4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100.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单题
110.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少数民族内迁单题
120.4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130.4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单题
140.4古代的商业贸易单题
150.4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160.85隋唐科举制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180.6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190.65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200.85唐太宗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