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5-09 141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史(旧)、政治史(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       
A.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D.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今甘肃河西地区的沙漠带西沙窝曾是绿洲,在西汉时是防御匈奴、置戍屯田的前线。考古发现该地分布着大量汉代时期的耕地、沟渠遗迹,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遗物。据此可知,西沙窝遗址(     
A.见证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兴衰B.是研究中外经济往来的重要史料
C.为研究边疆开发两面性提供证据D.是西汉开始经略西北的重要标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而南宋诗人赵蕃也在《抚州城外作》中写道“不惟稻陇有佳色,菜畦苗叶相与昌”。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A.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B.地域分工的经济形态
C.城乡经济联系较密切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023-04-02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如表黄宗羲心目的三种社会形态,据表可知,黄宗羲(     
自然社会(有生之初)理想社会(三代及以下)后世社会(三代以下)
状况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君为主,天下为客。

A.赞同恢复三代的理想社会B.反对君主制度的存在
C.初步形成了近代民主思想D.对传统体制有所反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的变化轨迹(图中“数目”为社会关注度)。下列描述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洋务运动中先后出现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的热潮
B.晚清政府通过开展自救运动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
C.列强经济侵华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民族工业因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则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三罢”之中,罢课影响固然不小,但罢工、罢市作用更大。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根源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社会结构的变迁B.北洋政府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C.外交失败增强了国人的主权意识D.新文化运动起源地的宣传效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指出;“(训政是)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1928年,蒋介石在《训政纲领》中提到:“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这表明(     
A.国民党发展了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论B.蒋介石践行了孙中山的“训政”理念
C.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基层自治的条件D.“训政”沦为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1939年,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再论持久战”,撰写了《当前时局的最大危险》,并在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相关报告,提出“反对投降”、反对美英主导的对日“议和”,坚持“团结和抗战”,并指出党要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和行动(     
A.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理论B.制止了反动势力的投降活动
C.增强了对日斗争的定力D.扩大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该部法律的实施(     
A.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B.建立起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践行人民民主的原则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2023-04-14更新 | 612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摘要。这些规定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条款内容
第192条如果宫廷侍者或宫廷侍女的孩子对他的养父、养母说:“你不是我父亲,你不是我母亲。”那么应割掉他的舌头
第195条如果儿子打了他的父亲,应割掉他的手
第226条如果理发师未经奴隶主人许可而剃去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记,则应砍掉此理发师的手
A.注重维护社会公序良俗B.保障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
C.利用同态复仇打击侵权D.立法思想中蕴含着契约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16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的《禁止上诉法》规定,有关遗产继承与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从坎特伯雷大主教法庭或约克大主教法庭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至尊法案》规定,国王及其继承者应被尊为英国教会在尘世的惟一最高首脑。这些法律规定(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B.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C.促进了英国民主的发展D.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
2022-11-11更新 | 594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在南美,天主教会直接控制着殖民地的宗教事务,教会的建立和教士的移居都必须得到国王的同意。在北美,殖民地的宗教事务基本不受干涉,由教徒们自由组织教会,形成了宗教上的多元化局面。这种局面(     
A.源于宗主国国情的差异B.加剧了南北美洲的宗教对立
C.促使北美宗教信仰淡化D.推动了南美民族国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18世纪,英国伦敦出现一批私人捐助的慈善药房,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医疗服务。19世纪,一些医学界人士也通过慈善药房对劳动人民提供专业医疗。这反映出(     
A.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渐增强B.民主政治思想的日益深化
C.社会财富增加推动医学进步D.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图为1919年英国画家伯拉德·帕特瑞吉发表在《庞奇》杂志上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文字为:威尔逊总统说:“这根橄榄枝(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和平鸽说:“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根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该漫画的寓意是

A.一战极大地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力量
B.国联难以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C.国联成为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D.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加剧了国际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1944年,苏联对美国贸易总额占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 3%,苏联的物资需要成为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这一致策(     
A.为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B.对二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C.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D.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2022-09-17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从1970年代起,亚洲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21世纪初,仅韩国的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率就达到65%,此类现象在亚洲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B.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
C.亚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均栏瓦含,热闲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権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潹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闲,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岡,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职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委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耔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楓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鈷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8.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到近代家国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并简析其得到认同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主张“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把世界近现代史划为首尾相接的四个阶段(如下表)。

时段特征主要线索
第一阶段:始于西欧中世纪晚期,现代化的准备阶段农业文明不断瓦解,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
第二阶段:17.18世纪,现代化的起动阶段主要在西方国家发起,政治革命、工业文明和思想解放构成时代潮流。
第三阶段:经历了约200年,现代化的成熟和发展阶段“成熟的“现代社会在西方出现,西方的现代化向全球扩张,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的色彩。
第四阶段:大致从二战结束算起,现代化出现新的转型迹象西方国家似乎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非西方国家还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现代化”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0. 大国关系

材料一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就在法国政府内部主张承认中共政权的意见趋于一致,并准备采取相应行动时,美国开始对法国直接施加压力。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更是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如果法国坚持这个想法,美国国务院可以改变其在印度支那事务上的态度。”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尤其是期待美国维持对法国从事印度支那战争的军事物资支持,再加上中国政府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法国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以无比果敢的政治气魄,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中法建交公报于1964127日正式公布。中法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从而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外交封锁。

——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材料三   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
2022-04-04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史(旧)、政治史(旧)、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文化史(旧)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中国近现代史
6,7,8,9
5
世界史
6
文化交流与传播
7
经济史(旧)
8
政治史(旧)
9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单题
20.4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单题
30.65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单题
40.65黄宗羲的思想单题
50.4清末新政单题
60.4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题
70.4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单题
80.4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90.4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单题
100.65古巴比伦文明 单题
110.4宗教改革单题
120.4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单题
13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40.6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150.6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单题
160.4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8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00.4走向联合的欧洲   对外交往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三、论述题
190.4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