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 高二 期中 2023-05-15 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选修(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为政以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图是摘编自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时期是(     
*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
*凸显君王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对君王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制定律令与裁决刑事的原则和教条
*(开启了)思想一致的时代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西汉武帝时期D.宋元时期
2023-05-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明代顾炎武在《精卫·万事有不平》一诗中借精卫填海典故,写下“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等诗句。这反映了顾炎武
A.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严重背离儒家思想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     
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
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
伦理规范,具有近代意识的
“欲”、“利”等概念
岛田虔次(1917—2000)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023-05-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5. 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2021-06-15更新 | 215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6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
2023-05-10更新 | 128次组卷 | 54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2019-01-07更新 | 470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
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
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
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鸦片战争前后,部分清朝士大夫热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并出现了如下表所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著作。据此可知,当时
鸦片战争前后介绍西方的主要著作
代表人物著作成书时间
林则徐《四洲志》等1841年
魏源《海国图志》1844年
姚莹《康輶纪行》1846年
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
夏燮《中西纪事》1850年
A.西方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西思想的深入交汇发展
C.西学传播顺应了维新思想D.华夷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
2021-08-07更新 | 286次组卷 | 10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08大国博弈,谁主沉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心态探析》指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危机”,对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疑虑的同时,依然有着浓烈的对传统的依恋情绪。这导致当时知识分子
A.坚守“天朝上国”观念B.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主张彻底改变政治制度D.倡行“中体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甲午战争前夕,民间商报《直报》已开始反思洋务得失,提出废科举、设议院等多种维新主张。《直报》还抨击清廷对北京强学会的弹劾,利用读者来信为维新造势、转载中外新闻、代售进步书籍。据此可推断,《直报》
A.起到思想宣传和信息传播的作用B.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份商业报纸
C.是维新派创办的理论宣传工具D.宣传的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陈旭麓认为,如果说《新青年》杂志是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那末《民报》就是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由此得出《新青年》《民报》
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介绍了革命派的理论主张
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20 世纪 20—30 年代中国学术理论界开展了长达数年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参加论战 的有陶希圣为首的新生命派,有托派,也有马克思主义者。论战各方都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作支持,都号称自己使用的是唯物辨证的方法,但是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次论战
A.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形成B.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广泛传播
C.推动社会主义成为大家的共识D.表明仍没找到适合国情的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