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广东顺德李兆基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16-01-29 2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史(旧)、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材料表明《春秋》一书
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这说明当时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C.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2016-11-27更新 | 34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届广东顺德李兆基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一、二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B.家庭手工业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2016-11-27更新 | 30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校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罗马法规定,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做错一个动作,说错一个词语,买卖就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对此理解和评价正确的是
①僵化刻板的规定抑制了商业发展②以严格的程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③罗马法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④罗马法的特点是注重程序和形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世纪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
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B.社会贫困化加剧
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国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对皇帝的权位都充满憧憬,所以德皇威廉二世的言行举止都成为男士们争相仿效的榜样,有数百万的男士模仿皇帝蓄着胡子。这表明当时德国
A.政治影响国民日常生活
B.小农皇权思想严重
C.民间盛行军国主义思潮
D.专制政体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0. 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3221
机器制造业42121
电力107432
64343
55433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2016-01-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顺德李兆基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

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B.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首先,扩大制举。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述武则天科举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以上材料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
材料三 “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摘自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噜前途》1899年
“何谓国民?曰:天使吾为民而吾尽期为民者也。何为奴隶?曰:天使台民而卒不成其为民也。故奴隶无权利,而国民有权利;奴隶无责任,而国民有责任;奴鸯压制,而国民喜自由;奴隶尚尊卑,而国民言平等;奴隶好依傍,而国民尚独立。此奴隶与国民之别也。”
——摘自丹丘生《说国民》1901年
(3)指出梁启超、丹丘生阐述“国民”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析“国民”一词的系统阐述对当时中国的意义。
材料四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一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2016-11-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顺德李兆基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三、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1874年12月《李鸿章奏折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改革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和内容。说明甲午战争之前社会思想的进步引起了哪些社会变化?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到近代,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节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这较诸过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变化。此时的社会舆论已开始从富民与富国的高度,对奢侈消费的作用与影响给予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这一消费观念在近代中国产生了何种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6-01-2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顺德李兆基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文化史(旧)、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史(旧)、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1
简答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
文化史(旧)
3
选修(旧)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政治史(旧)
6
世界史
7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单题
20.8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单题
30.65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单题
40.85宋词  元曲单题
50.4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单题
60.65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单题
70.65罗马法的评价单题
8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90.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单题
100.94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10.6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兴起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单题
120.6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65康梁维新思想
三、简答题
140.4洋务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