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8-16 2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已”字样,记载了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而亡国的教训,其中“殷正百辟”是对内服官的总称,“殷边侯甸”是对外服官的概括。由此可知(     
A.商朝已形成较完备的官制B.分封制正式确立
C.商王加强对周边地区统治D.中央集权制形成
2023-08-1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张荫麟、吕思勉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由此可知
A.封建社会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
B.家国一体的国家治理模式
C.先秦政权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D.以血缘宗法构建政权组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A.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B.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
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D.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
2022-04-27更新 | 1009次组卷 | 18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暨沈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岳麓秦简(肆)》载:“有令女子、小童行制书者,赀二甲。”“毋敢令年未盈十四岁者行县官恒书,不从令者,赀一甲。”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文书快速安全传送B.建立全国文书传送系统
C.尽可能地节约人力物力D.通过严酷刑罚加强皇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这说明尚书省(     
A.成为了国家的权力中心B.弱化了中书门下职能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作者意在强调
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
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
2021-07-13更新 | 101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清廷重要文武官员之任免及各部尚书、侍郎,各省总督、巡抚等官员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择任用。这表明军机处
A.能够制约皇权
B.负责官吏考选
C.成为权力中枢
D.充当决策顾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根据《汉书.王子侯表》记载,汉武帝元朔年间,河间王国一次分封了12个侯国,城阳王国则分封了33个侯国,梁王国和楚王国分封了1—2个侯国,连边远的长沙王国也分封了15个侯国。这些分封(     
A.说明诸王大多具有世袭统治权B.有利于汉朝治理能力的提升
C.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D.折射出南北经济发展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明代在各省设置三司,分管军、民、司法监察事务,但是“三司官僚,意见各殊,苟谋非己出,辄多方沮格”,遇到特殊情况中央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英宗之后,选派高级官员长期“巡抚”一省遂成常态。这说明(     
A.地方制约机制复杂B.京官地位更加重要
C.官僚队伍高效行政D.中央集权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上级对下级的赏赐是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西周到春秋时期,赏赐的物品有车马、衣服、祭品、祭器、戎器;战国时,黄金、锦绣、土地、白壁、爵位演变为赏赐之物品。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经济发展使赏赐物品的价值提高B.赏赐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C.通过战争掠取的财富大幅度增加D.赏赐的政治功能让位于经济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博士”一词战国时就已出现,至秦朝,“博士”指原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招揽各国士人,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由此可知,秦朝的博士议政制度(     
A.全面继承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B.体现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民主色彩
C.强化了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D.适应了秦朝初年的实际政治需要
2023-08-15更新 | 537次组卷 | 21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在东北地区设置郡县自先秦燕国始,到汉代有相当一部分东北边疆民族接受了郡县的直接管辖。以汉郡为中心,东北各边疆民族分布在其周围呈众星拱月之势,各民族间的居地不再泾渭分明。由此可知,汉郡县的设置
A.拉开了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序幕B.促进了东北边疆的民族融合
C.消除了东北地区割据势力的隐患D.有利于“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国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他国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将南朝的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这一制度
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
C.激励部下进取的斗志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有品秩仅寄禄秩”的现象。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使职差遣制的盛行(     
A.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B.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
C.不利于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D.弱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
2022-10-06更新 | 708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地区2023届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
A.礼部削弱了内阁权力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
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
2021-01-24更新 | 116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2023湖湘名校联考]明洪武年间颁布施行的《大明律》确立了“凡流官注拟(拟定官职),并须回避本贯”的原则,还在此基础上规定:严禁官员娶当地女子为妻,不许官员们在当地买宅子。明太祖此举旨在(     
A.打击地方豪强B.遏制官场腐败
C.重塑官场文化D.推行依法治国
2023-08-29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7. 在对西南民族地区管理方面,元朝实行土司制度,对土官的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形成一定制度。清朝雍正时,政府推行“改土归流”,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并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一演变体现了(     
A.因俗而治的统治理念B.内地化的治理倾向
C.西南疆域的不断扩展D.华夷观念逐渐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明时,分别以北京、南京为中心的北、南直隶并立;清顺治时期,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并分设左右布政使管辖南北,后成为安徽、江苏省;乾隆时期,加设江宁布政使。南直隶被一分为三。清政府如此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
C.缓解基层官员的冗余D.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
2023-08-15更新 | 287次组卷 | 5卷引用: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王通过诰、誓、命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还很有限,较为系统的行文关系尚未形成。秦汉时期的公文文种与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秦代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和地方行政所需的官府往来文种,中央政务公文主要有皇帝御用公文“制”和“诏”,秦改战国时“上书”为“奏”,列为臣下专用文种。秦代的地方公文主要在郡和县两个层次上运转,公文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代皇帝的诏敕文书增加了“谕旨”,清代把“谕旨”细化为“谕”和“旨”,分别作为主动颁布的命令文书和批答官员奏请的文书。正年间,又进一步把皇帝处理政务所下达的指示性文书定名为“明发谕旨”和“寄信谕旨”,区分了例行文书和机密文书的处理程序,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机密文书处理的安全和高效,是专制统治加强的明显标志。

——摘编自何庄《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代文书行政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文书制度的作用。
2021-12-27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8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政治史(旧)
3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单题
20.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30.4秦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单题
40.4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单题
50.4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60.65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单题
70.65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单题
80.6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9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100.4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单题
110.65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120.4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130.4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140.6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150.4内阁单题
16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170.4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18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90.4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