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8-19 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以维持社会秩序。梵语中“雅利安人”是“高贵的人”的意思。这能够说明
A.人口迁移推动新制度产生B.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C.印度社会中阶级矛盾尖锐D.新制度适应了印度社会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古风时期,希腊殖民地出现在几乎整个地中海地区,西到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东到小亚细亚,北达黑海沿岸,南抵北非。这场殖民活动历时近两个世纪,其规模和范围都是罕见的。这场殖民活动是(     
A.希腊民主政治的反叛B.早期国家扩张的表现
C.自然资源丰富的外溢D.人口迁移的必然结果
2023-08-1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但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中却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B.汉族文化对游牧民族的影响
C.人民生活普遍安定富足D.各民族经济文化进一步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如表为关于客家人来源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观点(出处)观点内容阐述
客家中原说客家人的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
客家土著说客家人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合以后产生的共同体
2007年美国学术杂志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客家人的中原来源占了很大比例
A.客家人与中原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B.西方学术研究成果比中国丰富
C.中国古代人口向南迁移形成一大趋势D.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山区
2023-09-17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2021-04-02更新 | 2012次组卷 | 41卷引用:第二单元测试题(过关检测)-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十分沉重,西罗马失去了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汪达尔人的迁徙(     
A.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影响南欧地区格局的演变
C.使罗马文物遭到严重破坏D.体现了日耳曼人的扩张性
2023-08-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印欧人中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根据自身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对黄河文明产生过影响。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A.对不同地区的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B.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
C.对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D.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2023-08-18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赫梯人的冶金技术曾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王国,亚述人依靠着这一绝对优势,一度横扫了整个近东地区。这反映了
A.铁器技术推进社会制度变迁
B.生产力的传播推动民族扩张
C.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
D.对外征服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格兰出现了“乡绅修(地方)志”的热潮。作者在介绍本地景观时,总是与撒克逊(史学界把在不列颠定居的日耳曼人,称为撒克逊人)传统联系起来,讲述撒克逊时期的历史。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B.旧贵族向新贵族转变
C.地方独立思潮的兴起D.东方修史传统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期的赵国,诸侯压境,胡骑骚扰,四面受敌,人称“四战之国”。赵武灵王即位后,欲效法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改革。然而,守旧贵族指责其“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努力争取元老重臣的支持,并以“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批驳守旧势力,最终“易胡服,习骑射”,一举扭转了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北魏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政治大动乱,但鲜卑族拓跋部仍是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孝文帝亲政后,实施了迁都洛阳、禁胡服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尊儒崇经和改行汉族典章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史称“斯文郁然,比隆周汉”。

——摘编自华盖《“胡服骑射”与“全面汉化”——赵武灵王和魏孝文帝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背景和内容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改革在促进民族交融方面的特点,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9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世界史
1,6,8
2
文化交流与传播
2,4,5,7
3
中国古代史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古代印度文明 单题
2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单题
30.65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单题
4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单题
5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单题
60.65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单题
7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单题
80.65古代文明的交流单题
90.65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00.6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