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8-27 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一、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较易(0.85)
1.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023-08-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简答题 | 较易(0.85)
2023-08-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3. 秦朝的民族关系:秦朝设____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逐匈奴,____;南抚____,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立了____等。
2023-08-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4. 汉朝的民族关系:汉朝设____管理民族事务。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____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____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
2023-08-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5. 汉朝的民族关系:西汉在河西走廊设____四郡,合称____,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西汉设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____。在东北,西汉设____
2023-08-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6. 汉朝的民族关系: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____,向北方大量____,在西域也设置________屯田。
2023-08-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适中(0.65)
7.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________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隋朝在边强主要推行____,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________。隋朝加强了与____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2023-08-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8.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唐朝时期: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________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____。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____,西北设____,北方设____,东北设____,南方设____
2023-08-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9.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宋朝时期:宋朝先后与____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____、女真族建立的____长期并立,各民族间的____也从没有中断过。
2023-08-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10.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朝时期: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一方面____,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____政策。元朝对____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元世祖忽必烈封____为帝师,领____,代表中央政府管理____事务。在____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
2023-08-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11.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朝时期:明朝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鞋译人才的____。明朝陆续____,防范____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____。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____,与____各族开展贸易。
2023-08-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12.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清朝时期:清朝设立____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________,在青海、西藏地区设________;在西南,后来逐渐进行____
2023-08-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13.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先秦时期:早在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________
2023-08-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1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____。汉朝对外已打道了____
2023-08-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15.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隋唐时期,与____畅通。唐朝与____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____。隋唐与外国之间的____活跃。
2023-08-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16.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宋朝时期,____转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____的旧路,又开辟了由____的航路。____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2023-08-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17.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元朝时期,通往____都很通畅。13世纪,____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后来留下了著名的____
2023-08-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18.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明清时期,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____,但____也屡禁不绝。1689年,中俄订立____,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____。18世纪,英国____来到中国,试图____。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____
2023-08-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三、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   处于今云、贵、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即所谓“西南夷”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秦亡以后,中央王朝对这里的统治曾一度中断。汉武帝时,唐蒙率军进入夜郎道(今贵州附近)。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夜郎归属汉朝后,四川一带土著也纷纷要求归附。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赢得当地人好感,汉朝遂在当地设都尉,置十余县。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主题二隋唐至两宋的民族关系

材料二   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唐蕃之间和亲,还数次会盟,唐朝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主题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材料三   元朝在岭北、辽阳、甘肃、云南等地区设置行省,实行与中原一样的管理体制,与内地一样征收赋役。邻近内地的藏汉区,仿内地制度设立路、府、州、县。西域设置了宣慰司,普遍任用土官,可管理由地方民族组成的土军,但朝廷也可调用土军。在南方,委任少数民族首领,肯定其利用资源的合法性,同时官府掌握收回资源占有的权力。

——摘编自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四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

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蒙古、藏族等民族事务。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蒙古地区设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物。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材料五   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基本确立。这些地区的省级机构和内地一样,设三司。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土著担任的土官,亦称土司,武职称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文职称土知府、土知县。土司大多为当地民族首领,一般世袭其职,但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

材料六   中华民族在长期过程中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56个民族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实践中凝聚成一个互相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之间具有一种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摘编自谭玮一《论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几个特点》

主题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材料七   有学者把宋代中国比喻为当时亚洲海洋贸易的“发动机”。在宋代中国与亚洲沿海各国的共同推动下,亚洲海洋贸易进入新阶段,形成南海贸易体系。该体系有稳定的商品结构和市场关系,即中国的手工业品和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资源型商品互补性交换;有稳定的贸易力量,即以中国商人和阿拉伯商人为主导,亚洲沿海各国商人共同参与的海商群体;有稳定的市场区域,即以东南亚地区为枢纽,联系东亚海域和印度洋海域的市场区域。可以说,宋代中国在当时亚洲海洋贸易中初显“海洋大国”气象。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对黄纯艳访谈》

材料八   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对外关系中有别于前代且最具特色的部分。自明王朝建立至鸦片战争前的近500年间,这一政策一直得到有效的推行,间或有短暂的松弛,但始终并未扭转海洋政策的总体趋向。明朝初年便严申禁令,规定海民不得私出海,不得擅造三桅以上桅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者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朱棣登基16天后,便下诏禁止军民“交通外国”,并要求“所司一尊洪武事例禁治”。明英宗时期甚至有严私下海捕鱼之禁。嘉靖年间,海禁的措施则走向极端,拆除一切违禁大船且尽数毁之。

——摘编自刘俊珂《论明清时期海洋政策的内趋性》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对“西南夷”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唐朝为例分析羁縻政策得以实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包括唐朝与元朝边疆治理的异同之处。
(5)根据材四,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的特点。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能力提升✱
(7)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比汉代的改进之处,并说明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意义。
历史纵横✱
(8)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9)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成为亚洲海洋贸易“发动机”的时代背景。
(10)根据材料七、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宋到明海洋政策的变化趋势,谈谈你对“海禁”政策的认识。
2023-08-2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11·选必一第1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四、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西汉为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设“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             ②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军政
③在西域设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④赐给使臣“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如图为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滇王之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印文为汉篆,是西汉中央政府颁赐给当时昆明地区少数民族部落酋长的。这颗金印的出土可以佐证(     
A.当地少数民族普遍使用汉字B.中央对地方实施了直接管理
C.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习俗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
2023-07-18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东汉《论衡》记载:郁林(今广西)、日南(今越南)、辽东、乐浪(今朝鲜)【以上均为东汉郡名】周时被发椎髻,今戴皮弁;周时重译,今吟《诗》《书》。这反映了东汉(     
A.朝贡贸易体系逐渐形成B.大一统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边疆治理采用单一郡制D.边疆与内地间的差异消除
2023-07-08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汉匈边地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的局面。据此可知,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     
A.维系了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稳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秩序D.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东汉永元三年(公元前91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他以“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西域各族“难养易败”为由,推行“宽小过,总大纲”的政策,决定保留西域原有政权,并给予其较大自主权。这一治理方略(       
A.削弱了汉廷对西域的有效管理B.标志着西域归属中央管辖
C.根植于班超其人平等的民族观D.有利于民族间交流和交融
2023-05-11更新 | 44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5. 下图为日本近畿地区出土的秦汉文物数量地区分布图。这反映出(     )
A.中国文化远播海外B.中日民族开始直接交往
C.日本成为中国附属D.朝贡贸易体系最终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6. 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反映了(     
A.民族歧视观念消除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
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
2023-08-09更新 | 246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宋仁宗时期,北宋与西夏爆发战争。宋朝对西夏实施经济封锁,关闭榷场,禁止茶、盐等物资出境。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西夏不得不寻求和议。这说明(     
A.西夏生产方式已由游牧转为农耕B.榷场贸易利于维护宋、夏和平交往
C.经济封锁是宋朝主要的破敌手段D.宋、夏在经济方面具有相互依赖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辽史 ·百官志》载:“至于太宗,兼治中国(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番不治汉,汉不治番,番汉不同治”,“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种二元化的行政体系(     
A.促进了文化心理的认同B.加速了契丹封建化进程
C.适应了民族发展的差异D.维系了政权的长治久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9. 唐代,各族人民聚居长安,包括突厥、回鹘、波斯等国的人,他们的身份各异,包括商人、使节、僧人、画师等。湖南省湘阴县出土的招手胡人俑与架鹰胡人俑,穿着均为唐代典型的冠服,还原了当时胡人在唐生活的生动场景。出现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民族间交流交融加强
C.统治者开放包容的政策D.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学者提出,宋以前的历代王朝称为“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内陆国家格局。然而两宋时期,我国开始由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于是原先“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格局。据此可知,两宋时期(     
A.传统经济格局改变B.对外交往范围扩大
C.海外贸易发展迅速D.朝贡体制更为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1. 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       
A.民族隔阂的消除B.对外政策的开放
C.驿站制度的完善D.民族交融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2.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令“元之宗戚,咸俾保全”,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规定“蒙古、色目人有才能者,许擢用”。朱元璋此类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新朝仁义,促进民心归附B.复苏地区经济,保证军粮供应
C.宣扬礼教传统,强化伦理孝道D.消除民族歧视,选拔有用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康熙时期,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边界划定。条约订立之初,议政王大臣等奏称:“鄂罗斯国人,始感戴覆载洪恩,倾心归化,悉遵往议大臣指示,定其边界。此皆我皇上睿虑周详,德威遐播之所致也”。这反映出当时清朝统治者(     
A.近代国界意识的形成B.宗藩边防思想的摒弃
C.主权国家理念的强化D.传统夷夏观念的固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4. 18世纪末,乾隆帝对英国使节“于(朝贡贸易所赐茶叶、瓷器等)定例之外多有陈乞”的行为大为不满;针对英方扩大贸易的诉求,他也明确致信英王表示:“然(天朝)从不贵奇巧,并无需尔国置办物件。”这说明当时(     
A.英国使节的要求隐含着殖民动机B.中外商品及文化交流存在着阻碍
C.乾隆帝极力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D.全球性的贸易网络以中国为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5. 乾隆帝谕令:“喀尔喀四部落及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归降时,皆不去汗名……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据此可知,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     
A.扩大贸易B.招抚授官C.因地制宜D.军事控制
2023-07-02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五、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今云、贵、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即所谓“西南夷”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秦亡以后,中央王朝对这里的统治曾一度中断。汉武帝时,唐蒙率军进入夜郎道(今贵州附近)。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夜郎归属汉朝后,四川一带土著也纷纷要求归附。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赢得当地人好感,汉朝遂在当地设都尉,置十余县。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基本确立。这些地区的省级机构和内地一样,设三司。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土著担任的土官,亦称土司,武职称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文职称土知府、土知县。土司大多为当地民族首领,一般世袭其职,但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对“西南夷”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比汉代的改进之处,并说明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36题)

题型
数量
简答题
2
填空题
16
材料分析题
2
单选题
1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简答题
10.8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0.8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二、填空题
30.8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40.94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50.8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60.8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7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80.8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90.9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00.94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10.94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20.8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30.94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40.94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50.9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60.8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70.94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80.94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三、材料分析题
190.65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36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四、单选题
20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单题
21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2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30.4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40.65东汉的兴衰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5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60.8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70.65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80.65辽与西夏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9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30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310.65元朝的民族关系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320.6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330.6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340.6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350.6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