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12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之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堂例题
全国 高二 课堂例题 2023-09-01 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不断有周边藩国的质子来华学习。唐朝时期,出于“文德绥海内”,传播大唐文化的目的,允许国子监接收周边国家的留学生。这表明留学生来华(     
A.扩大了理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B.确保了唐王朝对周边国家的钳制
C.有利于周边国家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唐与周边藩国的平等交往
2023-08-18更新 | 36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三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唐代,各族人民聚居长安,包括突厥、回鹘、波斯等国的人,他们的身份各异,包括商人、使节、僧人、画师等。湖南省湘阴县出土的招手胡人俑与架鹰胡人俑,穿着均为唐代典型的冠服,还原了当时胡人在唐生活的生动场景。出现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民族间交流交融加强
C.统治者开放包容的政策D.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下表所示为唐朝前期管理西南地区的做法。这说明唐朝(     
皇帝做法
唐高祖册封南越首领冯盎为越国公
唐太宗对来长安朝见的贵州各族首领授官封州
唐玄宗赐名南诏首领皮逻阁“归义”,并册封其为云南王
A.对边疆实行一体化管理B.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C.管理边疆采取怀柔政策D.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唐代的六大都护府及边州都督府所统领的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占了唐王朝整个版图的三分之二以上,而这三分之二以上的辽阔领土上,又居住着突厥、回纥、奚、党项、契丹、室韦等数十种少数民族、部族与部落。这一状况(       
A.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B.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新模式
C.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的需要D.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2023-05-01更新 | 1105次组卷 | 89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各朝史书对边疆民族的记述,《汉书》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南蛮传、西戎传、东夷传、北狄传等,《元史》虽立有《外夷传》,但所记只是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与元朝有贡属关系的诸国,而不记境内各民族。这一变化说明(     
A.朝贡范围的拓展B.华夷思想的淡化
C.行省制度的推行D.对边疆控制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唐朝时,在西域、东北、岭南、漠北等地共设置羁縻府州近千个,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充任,中央政府在这些地区“顺其土俗”,不收赋税,接受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的土贡。当时这些措施(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D.削弱了边疆地区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唐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语言中多有借用汉语词汇的现象,例如契丹语的“hsin-kun”源于汉语的“将军”,蒙古语的“ong”源于汉语的“王”。这反映出当时(     
A.分裂割据局面结束B.汉语外来词汇增多
C.出现文字统一趋势D.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2022-07-24更新 | 59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年7月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儒家民族观是历代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儒家民族观强调“修文德以来之”的和平方式,材料所述民族观
A.与我们现代的民族观完全的相同
B.是各民族实施羁縻政策的思想渊源
C.消除了历代边疆地区割据的隐患
D.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
2022-01-27更新 | 329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隋朝时期,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国王仿效华夏兴办学校,“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则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

——摘编自《北史·高昌传》《旧唐书·吐蕃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学习汉文化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9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2,3,4,5,6,7,8,9,10
2
中国古代史
3,5,7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30.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单题
4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50.65辽与西夏  金朝入主中原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60.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70.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单题
8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9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0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