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随堂练习B卷
全国 高二 随堂练习 2023-09-01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 徐同学课堂笔记所记的关键词有:“编户齐民”“大索貌阅”“土断”“诸色户计”等,据此推断,徐同学这堂课的学习主题是(     
A.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B.历代中国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C.中国历代户籍制度演变D.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 下图是中国古代官方户口统计数字图(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正史户口统计数是绝对可靠的一手史料B.官方记载户口数与实际户口数存在差异
C.正史户口统计数必须与民间史料相印证D.官方统计数可以真实反映人口历史状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宋代户籍制度中的主客户以有无常产、是否承担国家税役负担为划分依据。乡村主户又根据土地、财产等物力的多寡划分为五等,三等以上的富裕户占主户10%左右。客户比例大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此现象(     
A.促成土地租佃制产生B.加重了客户的赋税负担
C.加剧当时社会的动荡D.促进了乡村社会的流动
2023-03-23更新 | 552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明朝把全国人口按职业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小军户提供兵役;民户提供赋役;匠户名目繁多,有灶户(煮盐业)乐户(娱乐业)等。各种户籍世袭固定,严禁私自逃亡换籍。这些措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C.有利于社会管理D.减缓了人口增长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雍正初年,朝廷对“教坊乐籍”、“丐籍”、“蛋(蛋)户”,以及某些“文契无存”的“伴当”、“世仆”,陆续放免为良,“列为编户”。乾隆时规定“佃户雇佣耕种工作之人,并店铺小郎之类,平日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者,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俱依凡人科断”。该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     
A.社会阶层等级逐渐废除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人身依附关系彻底废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有学者指出,“社会控制是在政治控制的基础上,以社会关系体系的建构为中心的,再通过对社会诸种力量的利用、组合……将特定区域的社会关系体系纳入政治控制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政治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或同构体”。下列制度属于秦汉的“社会控制”的是(     
A.里甲制度B.乡约制度C.乡里制度D.刺史制度
2023-06-14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唐代基层管理实行的是乡、里、村三级制。以里正为主、村正为其辅贰。唐代武德时期即已通过颁布正式律令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皆有正,以司督察”。对唐代乡里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乡里是最基层的地方行政机构B.里正、坊正、村正由中央任命
C.乡里制度日益规范化、制度化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022-10-03更新 | 283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1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C卷-选必1-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对材料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A.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的权力纷争B.确立了古代社会保障体系
C.有助于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D.阻碍了封建农耕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明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     
A.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
C.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D.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明清时期,当乡约与圣谕结合时,乡约就变了味,其主体不再是民众而是国家,“官僚的介入,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虽然增强了其约束力量,却是乡约走向异化的开始”。乡约走向“异化”主要是指
A.尊祖聚族意义的消失B.民间自治精神的偏离
C.家国一体特征的削弱D.基层教化功能的剥离
2022-06-21更新 | 1017次组卷 | 17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范)文正公自政府出,归乡”,买下良田千亩,“号日义田,以济养群族”,又设义宅、义学,教养咸备。后人赞之曰:“自家而国,则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已。”此后,颇多士大夫仿效,政府还减免了一些义田的赋税及差役。这反映了宋朝(       
A.政府履行社会治理主体责任B.政府施政与民间救济良性互动
C.宗族开始承担社会救济责任D.士绅阶层以农为本的价值取向
2023-05-31更新 | 26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各处田禾遇有水旱灾伤,所在官司踏勘明白,具实奏闻。仍申合干上司,转达户部立案,具奏。差官前往灾所覆勘是实,将被灾人户姓名、田地顷亩、该征税粮,数目造册缴报本部立案,开写灾伤缘由具奏。”由此可见(     
A.救灾措施精准到位B.注重对灾情的核实
C.救灾过程公开透明D.灾情统计规范高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唐六典》规定:“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百岁,给三人。”政府还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人及笃疾,据《令》应侍养者,申报刑部,听候处分,可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待亲人终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
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法律政策执行灵活
C.社会经济发展繁荣D.崇儒尊孔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元明清时期,政府建设了大量的粮仓以备饥荒,同时鼓励民间自置义仓,提倡民间积储粮食。元明清时期部分地区粮仓情况如表,表明中国古代元明清时期部分地区粮仓情况
城市元朝大都元代通州元代河西务明代顺天府清代北京
官仓22个13个14个52个16个
义仓4个1个1个6个2个
A.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充盈B.自然灾害频发,饥荒盛行
C.都城成为救灾备荒的重点D.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政府

二、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中央集权体制的下移,以及地方民间秩序的自我运行,两者相辅而行,相互为用,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官民合治的治理模式。下表是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社会治理概况:

朝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治安社会救济优抚政策
分类登记制度乡里制度什伍组织鸠杖
编户齐民常平仓制度
户籍三年一造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邻保制度官仓和义仓养病坊
主客户制保甲制宗族内部救济活动兴起福田院
户帖和黄册里甲制度十家牌法慈善组织兴起养济院
永停编审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材料中蕴含了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诸多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023-05-10更新 | 582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4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2,3,4,5,6,7,8,9,10,11,12,13,14,15
2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单题
20.4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单题
30.4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单题
40.4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单题
50.65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单题
60.4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单题
70.65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单题
80.65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单题
90.65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单题
100.4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单题
110.4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单题
120.65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单题
130.65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单题
140.65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单题
二、论述题
150.4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