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2-12-06 105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西汉昭帝、宣帝时期创建了常平仓制,即“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贵时减价而粜,名日常平仓,民便之。”常平仓的设立旨在(     
A.保证地方粮食储备充盈B.确保人民生活富足安定
C.发挥国家力量维护稳定D.加强宏观调控救济灾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欧洲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于10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据此判断,市民阶级(     
A.拥护王权,反对城市自治B.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
C.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D.已经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
2022-11-02更新 | 157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清朝实行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和户口按期编审制度,规定户给印牌一张,备书姓名丁数,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来路不明者,就要捉去治罪。1772年朝廷废除了户口按期编审制度,这一做法(     
A.表明国家控制力的弱化B.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
C.使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D.利于新生产方式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1651年,顺治帝批准了由都察院制定的“条议巡方事宜”,要求巡按官员须亲自察访,到达巡察地的3天内,需将他关于巡防工作的敕谕刊刻,并发放道府县,向城里乡绅士人公布。如不刊刻,不遍发,经都察院察究,就要以违旨论处。这一规定旨在(     
A.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B.促进中央政令的畅通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避免地方政治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
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基本平等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
2022-10-15更新 | 109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2022-08-01更新 | 1498次组卷 | 4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东安、江华、蓝山、宁远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中央政府要求州级行政长官“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这体现了(     
A.民本思想B.经世致用观念C.薄赋观念D.重农抑商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07-23更新 | 1962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根据汉朝户籍制度的要求,每年八月都要举行户口调查,各地须“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得到县城集合,接受官吏的查验,以“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一举措(     
A.旨在增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是政府掌握民力的重要途径
D.配合了郡国并行制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明清时期,当乡约与圣谕结合时,乡约就变了味,其主体不再是民众而是国家,“官僚的介入,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虽然增强了其约束力量,却是乡约走向异化的开始”。乡约走向“异化”主要是指
A.尊祖聚族意义的消失B.民间自治精神的偏离
C.家国一体特征的削弱D.基层教化功能的剥离
2022-06-21更新 | 1011次组卷 | 17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如表是隋唐时期成丁、入老年龄变化统计表。如表反映出当时
时间成丁年龄入老年龄
开皇二年(公元582年)1860
大业元年(公元604年)2260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2160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2258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2360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2555
A.赋税的征收标准由人丁转向财产B.国家对地方户籍管理高度重视
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基层行政组织已无法有效运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2、13世纪西欧封建主开始大量向农民征收货币,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劳役地租。有些地区的农民发动"公社运动",利用公社传统组织起来同封建主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这说明
A.欧洲商品经济日趋繁荣B.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C.欧洲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农民负担愈发沉重
2022-06-06更新 | 222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范仲淹建立的义庄,置义宅一所,供贫困族人居住,义宅内设有义学,定义庄规矩十三条置于祠堂之侧。朝廷认为“义庄义学有补世教,申饬攸司,禁治烦扰,常加优恤”。这说明义庄
A.成为了社会救济的主要力量B.体现了士大夫社会责任感
C.维持了宗族内部的血缘纯正D.弱化了封建政府的权威性
2022-06-04更新 | 714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汉代有妻冠夫姓、妻从夫姓的习惯,姓氏成为官方管控编户民的手段,户籍和官方文书中姓氏的登记具有法律效力。这一做法旨在
A.贯彻法家治国策略B.建立起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
C.弱化传统宗法观念D.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控制人口;汉朝实行“编户齐民”;隋朝“大索貌阅”;唐承隋制;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办法。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A.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B.为抵御外族进攻提供足够的兵源
C.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2022-06-01更新 | 516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2022-06-01更新 | 66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秦汉初年,朝廷将百姓限定于既有的城乡区域之中。西汉文景以后,随着在交通便利之处自然形成的“聚”规模逐渐变大,朝廷会派官置吏予以管理,建立配套的乡里体系。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组织能力的提升B.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C.城乡道路交通的便利D.政府控制区域的扩大
2022-05-28更新 | 955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明初,政权沿袭元朝的“诸色户计”,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进行分工,划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各色户籍人口世袭职业,并制定了任何离乡百里者、“即验文引”等政策。明初的户籍制度
A.符合多民族共存的现实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与市场的活跃密切相联D.加快了新经济因素形成
2022-05-30更新 | 74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宋代户籍根据居民是否有不动产分为“主户”和“客户”,乡村客户“佃人之田,居人之地”。客户在某地定居满一年,即可编入当地户籍之中,甚至可以“置田以为主户”。由此可知宋代
A.户籍管理制度懈怠B.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C.社会成员身份固定D.客户对主户有依附性
2022-05-14更新 | 134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宋代民间结社兴盛,最典型的表现是乡约的设立,乡约内容大致包括四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乡村成员推举的约正有权处理争辩纠纷,同时享有一定的惩戒之权。宋代的乡约
A.强化了宗法血缘制度B.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C.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D.促进了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2022-05-28更新 | 40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保温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2.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对于流民和战乱的离散者,浙江士绅比以往更看重救济和教化,频繁设粥赈济,利用私塾和义学展开教育,宣传伦理纲常。浙江士绅的直接目的是(       
A.遏制农民运动B.维护封建统治C.加强道德教化D.改善百姓生活
2022-05-27更新 | 60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明朝初年,政府规定军户、匠户等特种户籍一旦金定,即世代相袭,不得脱籍。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路引。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
A.强化重农抑商B.缓和社会矛盾C.加强基层控制D.稳定地方秩序
2022-05-27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名校联盟山东省优质校2022届高三毕业班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4. 1883年,德国国会通过《疾病保险法》。该法的保险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产业工人,保险费由雇主承担1/3,工人承担2/3.法案还具体规定了参加保险者的权益:免费享受医疗;患病者从第三日起可以领取工资的50%,最长可以领取13周;产妇可以获得4周的补助;等等。近代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社会融合B.缓和社会矛盾C.改革传统的社会保障方式D.防治传染疾病的迫切需要
2022-05-24更新 | 699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5. 元代用“允协舆情”称赞善于处理社会舆论的官员。休宁县尹唐棣赴任以后,了解到赋役不均的问题比较严重,引起社会舆论的不满。于是,他让百姓代表修订赋役的账册,使得“民情大悦,歌咏载道”。元代重视地方社会舆论有助于(       
A.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B.维护地方民众的根本利益
C.推进地方社会治理D.确保官民舆论互动畅通
2022-05-28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6. 陆世仪在《论治邑》中谈到“治乡三约”:“先按地势,分邑为数乡,然后什伍其民,条分缕析,令皆归于乡约长。凡讼狱、师徒、户口、田数、徭役,一皆缘此而起。”这反映了(       
A.国家弱化对乡民的人身与经济控制,强制性地征发赋役
B.立足村落、编排户口、征发赋役是户籍制度的基本特征
C.户籍制度是乡里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与行省制度互为补充
D.乡里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控制乡村社会的基本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清朝前期,由科举功名之士和退休官员为主构成的士绅是特殊的社会阶层。从弥息争讼到襄赞公共设施,从教化百姓到组织当地防务,士绅在家乡本土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表明清代
A.士绅成为官府与百姓联结的纽带B.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日趋完善
C.政府对知识分子的羁縻成效显著D.权力下移成为时代的新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