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天津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0-02 40次 整体难度: 较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具有多元一体特点B.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
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D.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商朝是依靠一系列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创立了(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3-09-09更新 | 373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4.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B.财产C.宗教D.地域
2022-02-14更新 | 129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下能够反映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是(     
A.B.   
C.   D.   
2023-10-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7. 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被诸侯重视B.贫富分化严重,阶级产生
C.“井田制”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首军歌最能代表秦国的尚武精神,而尚武精神的塑造离不开商鞅变法,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尚武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
A.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B.“废井田,开阡陌”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普遍推行县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9. 孔子整理编订的古代文化典籍史称“六经”,它倾注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使中国典籍文化传统绵绵不绝。下列典籍中不是由孔子编订的是
A.《春秋》B.《易经》C.《论语》D.《诗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下列属于墨子的思想主张的是(     
A.“寄治乱于法术”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为政以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在回答梁惠王“天下恶乎定”的疑问时,孟子斩钉截铁地说:“定于一。”《韩非子·解老》则阐论了“兼有天下”之道。《吕氏春秋》亦云,“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春秋公羊传》明确提出“大一统”的主张。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不同学派缺乏相互竞争B.统一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C.社会普遍认可中央集权D.诸子学说差异逐渐消失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2.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现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各诸侯国的统治B.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生产生活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2022-08-12更新 | 2292次组卷 | 2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此可知,秦朝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确立皇帝制度B.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C.秦朝实行暴政政策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2-08-15更新 | 1715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2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历史试题(专家版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据史书记载,汉文帝时,允许民间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因其领地有铜山,可以铸币,又可用海水煮盐,后招天下各地的逃亡者在一起,最终叛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       
A.确立察举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盐铁官营D.推行均输平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文中的“臣”是(     
A.李斯B.董仲舒C.魏征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汉武帝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下了一道严令郡国必须举人的诏书:“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征辟制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