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山东菏泽单县五中高三下期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山东 高三 二模 2020-10-29 3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史学热点、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2018-11-11更新 | 477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021-10-27更新 | 991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B.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C.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D.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2021-12-12更新 | 469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5. 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
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
C.以遇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A.农村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B.“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出现迅速好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
A.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B.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
C.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D.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2019-07-04更新 | 24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2022-07-24更新 | 10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10. 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
C.西班牙、德国、英国
D.意大利、英国、美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1.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2. 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

(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下表为四次改革情况简表。

上表能够反映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多种趋势。写出其中两种趋势,并说明改革的历史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德国和具有斯巴达式纪律的日本人为例。号召国民自强,“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1934年2月到1935年3月为运动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全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为此,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用以指导运 动的开展。1935年3月以后,运动进入第二个段。这一阶段以实现“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中心,突出实施国民军训与编组外,还组织了服务于 地方建设事业的各种劳动服务团,开展诸如开渠筑堤、修桥补路、提倡国货、戒烟戒赌、民众识字、体育健身等项义务劳动,以期把国民生活推向新阶段。抗日战争 爆发后,蒋介石从抗战的角度出发,赋予“礼义廉耻”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全民抗战的动员令,同时不断调整新生活运动的目标,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概括这场运动发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谈谈新生活运动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庚子国变后,由于朝廷威信扫地,到新政时,讲“民主”、骂“专制”,即便在“体制内”也不再敏感。当时绝大多数立宪派主张英国式宪政,虽非共和,已认民主。他们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排满不排满了。
材料二
中国在日政治侨民众多,维新派在戊戌失败后,革命派在辛亥胜利前,都以日本作为主要流亡地。至于一直在国内发挥影响的立宪派干将如杨度、汪荣宝等,也是留日回来的。
尤其在1912—1918年间 ,出国留学者几乎都往日本。而这个时期恰恰是“个人自由”和“民主”的观念大举进入中国之时。如果说十九世纪的“西学东渐”主要靠华人赴西和西人来华、1920年代以后中国的激进思潮相当程度上来自留苏留法学生,那么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个人自由和民主思潮,包括以这种思潮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更主要是留日学生带来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秦晖《两次启蒙与“日本式自由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至1920年代以前“东渡扶桑”留学大潮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朝鲜开始进攻的时候,杜鲁门和艾奇逊……命令在东京的美军向南朝鲜部队运送军队。随后杜鲁门就采取了遏制行动,他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国又紧急召集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美国提出的决议以9:0获得通过(苏联并未出现把朝鲜人定为侵略者,并要求停战,双方退回到三八线;要求所有成员国向韩国提供所有尽可能的援助以赶出侵略者。两天之后,杜鲁门命令美国空军和海军采取行动。

——(美)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材料二在1961—1973年这12年里,大约有5.8万美国人死于印度支那冲突。这场战争的财政负担,粗略估计高达1500亿美元。预算赤字的结果导致出现疯狂的通货膨胀,其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力持续了整整一代人。美国长期卷入印度支那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几乎无处不在:对政府犬儒主义政策的批评,由于政府官员理想化和乐观的宣言与可以在每天的电视新闻中看到的越南丛林里的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信誉鸿沟而火上浇油……在返回美国的退伍老兵中存在的社会和心理创伤,诸如滥用毒品和心理疾病,导致了被精神病专家称之为战后创伤性压力失调症的出现。

——(美)威廉·R·科勒《20世纪的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朝鲜战争的特点。评价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国采取的行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卷入印度支那冲突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永嘉人,世称水心先生,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学术之会,总为朱(熹)、陆(九渊)二派,而水心龂龂(争辩)其间,遂称鼎足”。叶适批评朱、陆等人“专以心性为宗主”,耳目之官废而不用,其结果只能是“舍实事而希影像,弃有用而为无益?此与孟子所谓‘毁瓦画墁’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叶适曾任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等官职,对现实情况了解得较为深切。著述甚多,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财政、金融、民事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崇义以养利”,“不抑天下之道”,“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摘编自郑师渠总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适上述主张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叶适的学术地位很快衰落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史学热点、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史学热点
3
中国古代史
4
政治史(旧)
5
中国近现代史
3,4,6
6
经济史(旧)
7
世界史
8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史学研究 单题
20.65“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单题
30.65《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40.65戊戌维新运动单题
50.94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单题
60.65国民经济的调整  国民经济的调整单题
70.85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单题
80.65苏格拉底单题
90.85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单题
100.64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单题
110.9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单题
120.94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65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评价
140.4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150.65其他改革
160.4维新变法思想  新文化运动
170.4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80.65其他人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