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1-05 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古代中国,“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莫过于违逆父母和不幸了。中国人这种敬老思想延伸到了对祖先的崇敬,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愧对祖先,使家族蒙羞。在他们看来,这比任何惩罚都要严重。”这种现象源于
A.宗法制度B.分封制度C.礼乐制度D.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唐朝后期的皇帝不再定期与群臣商讨政策,反而越来越依靠集贤院和翰林院的年轻的低级官员来起草文件和拟定政令,还开始使用宦官做他的私人代理以绕过正规的行政手续。这反映出当时(     
A.宦官制衡皇权统治B.中央制度形同虚设
C.官员选任注重才能D.中枢体制发生异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陪审法庭宣布判处死刑。表1是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审判方式与流程的统计表。该案折射出雅典(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亵渎神灵和蛊惑青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D.司法程序与结果合情合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社会政治学说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也存在着保守主义思潮。这些学说的出现(     
A.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达到高潮B.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动的反映
C.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科学概括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1937-1943年,大批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革命工作者涌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等一系列作品,推动了红色音乐创作的成熟。这体现出(     
A.根据地的力量日益壮大B.文艺创作服务形势需要
C.革命统一战线开始形成D.农村阶级矛盾基本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下列宣传画反映的是
A.政府重视健全基层民主制度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完善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汉初刘向《说苑》中记载了一则国君与大臣的对话,国君问“吾赏罚得当,而民不与,何也?”臣下回答:“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臣下“夺淫民”的做法可以归纳为(       
A.食有劳而禄有功B.明法审令C.重农抑商D.打击豪强地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预约变法”上谕,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任命奕劻、李鸿章等6人为政务大臣,全权负责新政各项事宜,之后清政府在1901—1905年陆续颁布新政措施30余项。材料表明清末“新政”
A.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B.抵制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C.导致了革命形势高涨
D.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自秦代设置监察机构以来,我国历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以下官员或机构不属于专事监察职责的是
A.参知政事
B.御史御史台
C.提点邢狱司都察院
D.刺史十三州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0. 明代地方上不赴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这一举措旨在(     
A.加强社会控制B.减少中央财政支出
C.完善科举制度D.提高人才选拔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胜选党派组阁,每一次执政党的改变都会造成文官的大规模替换,导致政府的不稳定、政策难以延续,出现了典型的政党“分赃制”。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一变化说明(     )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C.文官改革目的之一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表所示为1883~1896年美国文官职位占官员总数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时间1883年1891年1896年
比重10%21.5%50%
A.文官制度改革取得成效B.分权制衡的理念不断完善
C.官员素养得到显著提升D.政党分肥制退出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表为科举制度废除后士人身份转换情况。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
序号转换后的身份
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或政治精英。
转而经商,投身实业。
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推动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
加入会党或投身于革命军事活动。
A.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B.培养了大量留学归国精英
C.由革命自治运动推动而达成D.为士人提供更多发展途径
2022-11-17更新 | 50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8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反映古代律家群体
A.成分多元化,社会地位高B.都是政府官员,法律素养较高
C.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D.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
2020-05-01更新 | 325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编制过程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B.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的规则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依法治国是国家建设中心任务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家政策在秦统一以后有所增减,但却不是以保持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变化,而是统一再统一造成的过度封闭。它由奖励耕战、加强君权、制约大臣,转变为普遍的刑杀。所有事物都归结为法律程序,并尽可能地被实施重刑。法令的约束从主要针对上层官吏扩大到了全社会各个阶层。秦二世即位以后,又进一步将秦始皇勤于理政、经常出巡的法家作风,转变为不见大臣的制御之术。结果是人人自危,刑戮相望。

——摘编自张京华《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

材料二   刘邦在位时的西汉王朝,是建立在经济崩溃、百业待兴的基础之上的政权。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刘邦在自己有能力、能够控制的地区,实行郡县制,行使中央直接控制的权力;对自己力所不及的地区,则分封诸王,由自己的刘姓子孙去控制,让他们代中央去管辖,协助控制……汉初的,五六十年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诸侯坐大历来是对中央集权的巨大威胁。七国之乱本身就是证明,这个危害经过汉武帝的推恩令而得到解决。

——摘编自吴刚、刘小洪(秦亡汉兴之因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再统一”的措施,并指出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邦对秦朝统治策略进行调整的原因,并对其调整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以血统,或以军功,或以赀财,或以德行,或以才干,等等。但是不容否认,除夏商周时期是以血缘为唯一标准外,其余的大部分时期,德才是文官选拔标准的主旋律。如春秋战国时期,出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的需要,多数诸侯国废除了以血缘亲疏决定官职高低的标准,坚持以贤能为标准选拔人才。汉王朝建立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强调选拔标准以儒家道德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选官制最初仍是将德才、学识、家世三个标准并重,到了中后期家世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官制度,将科举选官和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解决了选拔标准中德与才的关系问题,使文官选拔标准朝着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古代文官选拔标准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9. 材料一 秦律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戍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官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职能。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秦律的特点、实质及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新考法·新变化丨结合学者观点考查史学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政治社会学家摩尔在《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以英、法、美、中、日、印六国为考察对象,认为各国为了从前工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分别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道路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法西斯道路,另外还有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式民主道路。

——摘编自郭宋《为了现代——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道路”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可整体提出,可分国别提出,可反对或补充新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中国古代史
4
世界史
5
中国近现代史
6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宗法制单题
20.6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30.65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题
40.65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5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60.6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单题
70.65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单题
80.65清末新政单题
90.65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单题
100.65科举制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单题
110.65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单题
120.65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单题
130.65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单题
140.65清末新政  教育与选官用人  清末新政单题
150.65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单题
160.65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秦朝的暴政及法制建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80.65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90.4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三、论述题
200.65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