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江苏 高一 期中 2023-11-23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经济史(旧)、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B.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
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2023-11-11更新 | 2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如表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画策》“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
《赏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2023-04-21更新 | 142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强调秦汉两朝的统治者们建立了复杂的官僚体系,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设施,在帝国内还鼓励文化上的统一,在大约450年的时间里,秦朝和汉朝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这“一种方向”指的是(     
A.道路建设推动了国内外交流B.官僚体系运作日益复杂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D.思想领域厉行文化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4. 《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以上史料所述差异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2023-09-14更新 | 54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孙吴时期,由于水陆商品转运的大量出现,逐渐在水陆交通便利之所形成了许多商品聚散地,当时称之为“会市”。到南朝时,“会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草市、小市等不同于官方正式市场的商业性市场。据此可知,当时(     
A.商业活动空间的拓展B.经济重心的渐趋南移
C.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D.跨区域贸易异常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下表是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
西晋48%19.1%32.9%
东晋78.4%7.4%14.2%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经济重心渐趋南移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有所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广泛推广
C.藩镇割据的出现D.均田制受到破坏
2022-03-01更新 | 1486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如图为唐代开元年间画家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描绘了当时穿着男装的妇女。这可以印证唐代(     
A.男女地位的日益平等B.自信乐观的时代风貌
C.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D.马术竞技的广泛流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向辽送“岁币”;后北宋又与西夏签订“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向西夏送“岁赐”。导致北宋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放弃以战争手段解决边患B.改革失败导致的财政困难
C.贯彻崇文抑武的统治方针D.奉行守内虚外的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宋代福州一带平地“可以种粟麦者”而今“种植荔枝最多”;苏州洞庭山“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材料反映出宋代东南地区(     
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B.耕地面积缩减影响粮食安全
C.长途贩运贸易不能满足需求D.经济作物种植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朱熹著童蒙教材《小学》,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宋代文人士大夫把传统伦理编入族规家训,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期许家族长久延续。这表明宋代儒学(     
A.凸显世俗教化治理功能B.逐渐走向了哲学思辨化
C.致力革新教育体制研究D.迎合市民阶层兴起需要
2023-11-17更新 | 386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3. 如图古代元朝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行省设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B.统治模式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C.边疆与内地管理呈现出一体化D.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明朝正德至隆庆年间,虽然内阁的地位渐隆,但六部仍然受到皇帝的眷顾,有时在参与机要上获得比内阁更多的信任。于是内阁、六部经常争权,职权界限不清,这(     
A.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B.影响了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力D.加剧了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       
A.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C.优待少数民族上层保障了局势稳定D.改变了夷夏观念且实现了民族平等
2022-04-27更新 | 988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王守仁弟子、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认为道就在日常生活里,哪怕是一个书童奴婢的视听言行,也体现了“道”。这一学说(     
A.促成封建等级制度瓦解B.启迪了市民文化的产生
C.呼应了明清社会的发展D.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的中小贵族离开原来的宗族,凭借个人才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到新主人的豢养。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此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这个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制退出舞台。

——摘编自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材料二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 “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在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上的新发展,分析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别谣谚
经济谣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科举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政治谣一时同榜用三人(同一场科举朝廷重用了三人)
社会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文化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根据材料结合宋代相关史实,以“宋代社会具有鲜明的平民化特点”为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11-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子》一书大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丰富的粮食储备调节思想。它提出“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彼守国者,守谷而已矣”。为了尽可能地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供给,国家必须适时进行粮食购销活动,“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主张进行“逆向调节”,即“以重射轻,以贱泄平(贵)”,当粮价下跌时,国家以高价收购,当粮价上涨时,国家以低价抛售储备粮,以此维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成为历代调控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理论来源和依据,一直为后世所继承。

——摘编自刘甲朋《<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探析》

材料二   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康熙以与民休息为执政原则,十分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他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对于垦荒者给予更多优遇。实行“更名田”,将明藩王土地给与原种之人,改为民户,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竭免政策,竭免的种类有免征荒地田赋、灾荒竭免、普免钱粮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至二十六年(1687年),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五十年(1711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末年的5亿5千万亩增加到康熙末年的8亿亩以上,农耕生产得到空前的发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时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主要内容即铺陈事物,赋者,铺也。赋的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歌颂大一统中央王朝不可比拟的气魄和声成。……汉武帝本人爱好辞赋,他的“言语侍从之臣”众多,《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武帝时期的辞赋就有400余篇。

——摘编自唐燕飞《论汉赋的特点》

材料二   明代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适应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八到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形式种类呈现多样化,有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等。明清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百态,有的是对明清两代的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的则是对历史故事和现有社会的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最明显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该书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民主社会的愿望。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也描写出一些自由快乐的生活景象,表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

——摘缟自韩亮《浅析明清小说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汉赋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汉赋和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共同的价值。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经济史(旧)、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史学热点
4
经济史(旧)
5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4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单题
30.8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40.4其他热点单题
50.4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60.65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单题
70.65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单题
80.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单题
90.85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单题
100.85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单题
110.65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单题
120.85儒学的复兴 单题
130.85元朝的地方管理单题
140.85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单题
150.6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单题
160.4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85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隋唐科举制
190.65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200.65两汉的文化  小说与戏曲
三、论述题
180.65宋元社会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