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河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2-29 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经济史(旧)、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了大国和小国和平交往之道,认为大国对小国宽容谦虚,才能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对大国谦虚恭敬,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这样两者才能各得其所。据此可知,老子
A.提出了中国早期的外交观念B.为统治者提供外交理论指导
C.意在稳定东周时期的社会秩序D.提倡大小国家之间平等交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韩非子指出:“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这表明韩非子
A.反对民本思想B.提倡尊君之道
C.强调君主专制D.批判禅让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汉代画像砖记录了发生在汉代的一些社会现象。观察以下汉代画像砖,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长袖乐舞图             ②董永事父图             ③讲经图
A.汉代统治者生活比较奢侈B.汉代统治者提倡孝治天下
C.儒家思想重视文化的传承D.儒家思想对社会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魏晋时期,有学者撰文指出,后世所存《春秋》,乃“仲尼因鲁史策成文”,“上以尊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该学者所撰文的主旨是,儒学
A.应博采众长,趋时革新B.社会影响有待进一步加强
C.政治主张过于理想化D.难以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下面是北宋五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周敦颐的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图中所示情况反映出
A.社会文化受理学影响大B.中原文化已向周边地区扩展
C.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D.区域文化交流促进理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某思想家常谓:“我有耳目,我物我格,我有心思,我理我穷,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其于古人也,吾时而师之,时而友之,时而敌之,无容心焉,以公理为衡而已。”下列与他的思想比较相似的是
A.程颐B.程颗C.朱熹D.李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是雅典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时代,对公民的个人演讲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催生了一批传授辩论、演讲、修辞技巧的职业教师。这些“职业教师”的贡献是
A.促进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发展B.使当时希腊充满人文主义意识
C.促进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传播各式各样诡辩的技巧和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苏格拉底一生几乎没有撰写任何文字或著作,即使是写了也没有流传下来,后世对他的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但是在他们三人的作品中,对苏格拉底形象的描述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这表明
A.作品中间会掺杂作者的主观思想B.只有苏格拉底撰写的文字才可信
C.苏格拉底的真实形象已不可还原D.作者完全凭想象来塑造苏格拉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4世纪以后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地出现了航运业、金融业、纺织业、橄榄油加工业等参与外贸活动的近代工商经济形态。据此可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反映了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思想的变革
C.文艺复兴运动促使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D.地理大发现改变了意大利的贸易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诗人但丁在《神曲·地狱篇》里对教会买卖圣职的罪行进行了批判性描写,让教皇尼古拉三世因为贪欲而受到火刑炙烤,筋骨抽搐,脚底烧红,并且预言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将在地狱的火焰洞中受到酷刑煎熬。这体现出
A.文艺复兴运动批判宗教神学世界观B.天主教会的专制腐败受到诗人关注
C.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直指罗马教皇D.教会教皇没有履行应尽的宗教职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罗素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北欧的大部分地区,既受统治者的欢迎,又受人民的欢迎。这是因为君主们认识到,如果他们自己领土上的教会完全变成本民族的,他们便可以控制教会。这样,他们在本土的统治就要比以往和教皇分享统治权的时候更加强而有力。材料体现了
A.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必然性B.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
C.宗教改革提高了欧洲世俗君主的权力D.宗教改革推动欧洲各国民族意识高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有启蒙思想家这样说道:“在这个政府体制里,国王若想做好事,则获无边大权;若想为非作歹,则双手被缚;贵族们贵而不骄,也不养家臣;人民可参与国事,而且还有自己的主见。”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认可
A.贵族制B.僭主制C.民主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制药与炼丹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明的,随着战争的日渐频繁,火药被用于军事,巩固国家政权,后来还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开山筑路等生产领域。材料可用来说明
A.中国制造火药技术历史悠久B.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科技与儒家思想有密切联系D.中国传统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郑燮擅绘墨竹,继承传统,又突出个性。他画的墨竹疏密相间,挺劲孤直,具有一种孤傲之气。他重视以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诗、书、画三者合一的效果。下列对此类绘画表述正确的是
A.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B.主要反映皇帝文治武功
C.承载着宣传教化的功能D.是-种综合型艺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872年,达尔文撰文指出,“情感表达也存在于动物身上,这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的又一个明证”。很快,一幅讽刺漫画(见如图)出现在娱乐杂志中,并且有一位着装时尚的妇女对达尔文说:“无论你对人类有怎样的看法,但请把我的情感留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科学发展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B.科学普及有待社会环境的改善
C.科学进步与人文关怀无法兼容D.人类进化理论遭受到普遍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科学家胡克说:该学者如果“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就可能被当作异教徒而处以火刑。这是因为该学者的观点
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使生物进化论日臻完善
C.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D.驳斥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它被誉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首个重大技术成果”,其创新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创新驱动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基本方式,其使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突飞猛进。材料中的“它”
A.使工业化摆脱了传统动力的不足B.拉开了欧洲社会工业革命的序幕
C.开创了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先河D.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伦纳德-赖克认为:发轫于19世纪末的企业实验室是从产品部门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机构,其成员由一些了解本行业科学和技术并受过专业培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他们通过创新使企业获得能够超过竞争对手和维持自身优势地位的核心技术。据此可知,实验室的成立有利于
A.加速科学理论的应用与推广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开启分工协作生产的新模式D.电力技术生产标准趋向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英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应该“塞其害,师其长,彼且为我富强。舍其长,甘其害,我乌制彼胜败”。据此可知,该书
A.主要介绍西方军事体制B.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
C.主张学习英国政治制度D.体现了鲜明的忧患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康有为说:“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之我也,吾亦欲无加之人。不欲人加,自由也;吾不加入,不侵犯人之自由也。人己之界,各完其分,语意周至。”这反映出康有为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禁锢B.将儒家学说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C.提出了以革命手段推动社会进步D.认为自由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梁启超批评李鸿章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此评论表明
A.李鸿章坚持“中体西用”观B.洋务运动的探索具有全面性
C.梁启超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D.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日益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下面是漫画《偷梁换柱》据此可推知,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此漫画所示现象有直接关联的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3. 1916年5月,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顺应民众的意愿、心理、常规而行的政治,才能称为昌明政治。“兹世文明先进之国民,莫不争求适宜之政治,以信其民彝,彰其民彝。吾民于此,其当鼓勇奋力。”当时,李大钊此举旨在
A.效法西方,掀起新文化运动B.唤醒民众,顺应民主潮流
C.突破束缚,宣传民主知识D.发动学生,响应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孙中山指出:“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孙中山的这一认识
A.使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潮流B.推动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D.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5.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学派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以来,历久弥新,不间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不间断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前行。宋朝理学似乎已将千年儒学发展到无与伦比的极致,因为儒家极力倡导的纲常道德被宋朝理学大师们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那么儒学会再向何处发展?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理学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还是很敏锐地找到了打破僵化局面的缺口,他们让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又峰回路转,再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隋晓明《儒家的智慧》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保持着汉朝以来的方向,大迈步前进着,但到明清之际,这种发展的方向有了不可思议的更改。理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神圣性,但当世界继续发展着资本主义已经取代封建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时,明清之际的儒学竟有意无意地适应了时代的这一变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学思想家,富有胆识与智慧地第一次质疑中国的封建统治,第一次质疑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他们的句句真言掷地有声而振聋发聩。

———摘编自邓思平《儒学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儒学与宋代理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方向出现“更改”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认为,该运动之所以爆发,实乃中西文化相交引发的多次冲突并促成国民的逐步觉悟之产物。自西方文明输入后,“凡经一次冲突”,中国“国民即受一次觉悟”。这种冲突与觉悟总共历经七个时期,概而言之,最初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现在迫切需要的是“伦理的觉悟”。这是因为,东西伦理观念的根本差异,正是“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中国要“建立西洋式之新社会”,最终有赖于伦理观念的根本性变革。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人在应对内忧外患的长期过程中,逐步感受与认知的结果。它高喊“打倒孔家店”,在“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的“新旧思潮之大激战”中,将以“孔教”为标识的传统文化推到“理性的法庭”上,使之遭到“最无情的批判”。

———摘编自颜德如《社会大变局与大趋向之中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1919年年底,《新青年》为重印前五卷刊登广告,其中有这么一句:“这《新青年》,仿佛可以算得‘中国近五年的思想变迁史’了。不独社员的思想变迁在这里面表现,就是外边人的思想变迁也有一大部在这里面表现。”的确,思想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真正形成爆发式效应的则是五四运动的推动,五四运动是使得思想意义上的革新转化为现实的运动。

———摘编自陈殿林、郝新宇《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再评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文化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因斯坦在总结科学发展史和他自己所从事的创造性科学理论研究活动的经验基础上,针对当时在一些国家中存在的社会政治对科学粗暴干预的实际情况,认为科学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在爱因斯坦看来,要是没有这种自由,那就既不会有莎士比亚、歌德、牛顿、法拉第、巴斯德和李斯特,不会有文化,不会有廉价的书籍,不会有艺术的普遍享受,也不会有铁路和无线电,不会有防治传染病的办法,不会有把人从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苦役中解放出来的机器,人民群众自然就不会有像样的家庭生活。

———摘编自周德海《自由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的启示》

材料二   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合举行会议,宣布两支日食观测队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星光经过太阳附近弯曲的预言。在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德国人系统阐述的理论被英国人的观测证实,这本身就具有促进两个敌对国家和解和合作的象征意义。这一事件使爱因斯坦一下子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加之媒体的推动,各种关于相对论的神秘传闻不胫而走。

———摘编自李醒民《爱因斯坦与他的祖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并简析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经济史(旧)、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世界史
4
经济史(旧)
5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道家单题
20.65法家  墨家、法家的思想单题
30.4儒学成为正统单题
40.65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50.65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单题
60.65李贽单题
70.65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单题
80.65苏格拉底单题
90.65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单题
100.6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单题
110.65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单题
120.65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单题
130.65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单题
140.65中国画单题
150.65生物进化论的形成  近代科学的兴起单题
160.65生物进化论的形成单题
17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8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90.65魏源与《海国图志》单题
200.65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210.65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220.65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单题
230.6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单题
240.65新三民主义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65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260.65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70.65爱因斯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