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二7月质量检测历史(山西卷)
山西 高二 模拟预测 2024-03-07 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政治史(旧)、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西周制定了详细的朝觐制度,“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训上下之责,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殆”。西周朝觐制度旨在(     
A.缓和贵族之间矛盾B.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C.优化官僚政治体系D.维系宗法分封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礼”最初被运用于祭祀活动中,通过与宇宙、神明的交流感应以树立君主的权威与合法性。春秋战国时期。“礼”逐渐完成了由“神化”至“人化”的过渡,融入了关于权力地位、身份等级、关系秩序等方面的思想内涵,成为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该变化(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反映了大一统局面的瓦解
C.折射出诸子合流的趋势D.标志着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如图为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被《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所收录。画面上有两名渔夫,六只鱼鹰,前面一人肩扛鱼叉,手臂上有一只鱼鹰,而其中一只鱼鹰正从嘴里吐出一条鱼。该画像石(     
A.是研究汉代农业的一手史料B.体现了江南农业生产的落后
C.反映了田庄渔业的发展状况D.说明汉代民众生活异常艰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由朝廷官员兼任各级中正,将人才依古制分为九等,原来意图只是为了便于铨选,并将用人权集中于朝廷手中,防止、抵制当时世家大族的“浮华”结党之风。后来,朝廷却对世家大族加以拉拢、依靠,九品中正制也就逐渐变质。九品中正制的变化根源于(     
A.世家大族价值观发生嬗变B.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朝廷丧失对社会的控制力D.不同阶层间流动的加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唐代,李白在《长歌行》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即使是挫折失意,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适《塞下曲》曾云:“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体现出当时(     
A.士人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B.市民文学的创作主体逐渐多元化
C.诗歌的主流形式发生转变D.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契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宋代的城市救助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灾荒民众和本族成员,而是面向广大的贫困民众。朝廷不仅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城市救助机构,而且颁布了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如救助赤贫者有居养令,安置流浪人员有乞丐法,开展疾病救助有安济法。由此可见,宋代的城市救助(     
A.坚持以人为本B.构建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C.法律体系完备D.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规范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郑和下西洋期间,在同南洋、印度洋、东非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交易过程中,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并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这主要体现了(     
A.“重义轻利”的儒家思想B.互惠互利的外交政策
C.“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D.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清代皇帝经常派遣钦差巡视驿站,如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皇帝即令户部右侍郎温达为钦差巡视山西、甘肃两省驿站,“将沿途驿站查视,若有敝坏者,会同地方官增添拨给”,以期达到“宣上德,达下情,防奸究,诛暴乱”的目的。由此可见,清代驿站(     
A.具有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B.着眼于民众出行的便利
C.具有维护统治秩序的功能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北京等地的士大夫反对学外语、竭力阻挠京师同文馆开馆之际,上海的《申报》却不断出现“数英文课”“英德法日口语班”等广告。19世纪70年代,上海开办各式外语学校20多所,以教授实用口语、英文公文的短训班最受欢迎。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社会开放程度具有地区差异B.政治与经济中心出现了分离
C.大众传媒助力现代教育发展D.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日益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汉阳兵工、钢药两厂,规模原本很大,一直由步兵41标某营驻防。武昌首义后,革命军仍令该营驻守,厂库所存的枪炮子弹,检点后均运到武昌。革命军的做法(     
A.使革命阵营内部出现裂痕B.找到了革命成功的正确路径
C.有助于尽快稳定政治局势D.旨在赢得民众对革命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新青年》创办早期,以进步知识青年为读者对象,以西方近代文明为学习标杆,以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为传播内容,批判了国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号召“重估一切价值”,并确立与民主共和相适配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与伦理秩序。可见,《新青年》创办早期(     
A.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蕴含了进步与偏激双重属性
C.使民主科学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
D.正确反思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1926年前后,湖南农村流行“金花米子、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今天望,明天望、只望老天出太阳;太阳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等民谣。此外、湖南农民称土豪劣绅为“长牙齿”“坐长板凳的”“打头张衙门”“铁门坎”等。该状况(     
A.标志着土地革命的勃兴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促使全党工作重心转移D.为国民革命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如表为1932-1934年我国公路通车公里数与汽车辆数增加百分率比较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年份通车公里与1931年
相比增加百分率
汽车辆数与1931年
相比增加百分率
1932年70 8997%44 46310%
1933年76 4738%50 02312%
1934年84 80911%57 32515%
A.公路建设滞后于汽车的增长
B.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C.社会生活近代化得到了发展
D.民族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各地出现了“民主政治要实行,选举为了老百姓,咱们选举什么人?办事又好又公平,还不要私情”“人口四万万,妇女占一半,国事家事全要管,事情才好办”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歌曲表明(     
A.中共注重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趋势形成
C.边区政府注重丰富民众文娱生活
D.敌后战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022-07-03更新 | 52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建国初期,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1953年秋,基本形成了综合大学(设文理学科)和单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大学体制及“大学—系—教研组”的学校内部组织。高等学校及院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国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     
A.促进了双百方针贯彻实施B.照搬了苏联的教育教学模式
C.完善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D.适应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如表为1978-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数据表。表中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指标单位1978年
绝对值
2017年2013—2017年
平均增速(%)
1979—2017年
平均增速(%)
绝对值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 559366 26210.211.315.0
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355277 92314.22.618.6
城镇就业人员万人9 51442 4622.52.73.9
A.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在古代雅典,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包括自由民妇女和外邦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身份,他们可以作为原告、被告或证人在法庭上发言,但是,他们不能提起公共诉讼,当他们作为被告的时候,必须有人来为他作担保,否则他将被一直关押到审判开始。这说明古代雅典(     
A.政治体制具有一定局限性B.自由人身份受到严格限制
C.公民与自由人的矛盾尖锐D.司法程序凸显了等级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某学者认为,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具有自由、开放、包容的办学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其与外界所谓的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很好地处理了与教会、世俗政权的关系,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成为青年学子向往的一片净土。该学者意在强调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     
A.离间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B.协调了教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
C.为社会转型准备了一定的条件D.使青年学子的觉悟得到了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1734年,伏尔泰发表《哲学书简》一书,全书共25封信,描述了英国风俗、体制、学术、宗教、文艺等。其中第12-17封分别谈培根、洛克、笛卡尔和牛顿的比较以及牛顿引力体系、牛顿光学以及数学,合计占全书约五分之一。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理性意识在民众中逐渐普及B.科学进步助推了思想解放
C.英国成为了欧洲学习的榜样D.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巴黎公社成立后,不仅行政机构和司法部门,连军队、工厂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也都开展了选举活动。人们踊跃参加选举,光明正大、公正认真,此外,巴黎公社还对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实行各种形式的监督,如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来信来访监督等。这表明巴黎公社( )
A.意图强化对全社会的控制B.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武器
C.丰富了民主的内涵与形式D.旨在践行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技术成熟后,由英国向法、德、美等国传播,稍晚些影响到俄国和日本。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欧美多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表现尤其惹人注目,“德国制造”成为了精品的代名词,这让拥有众多商品倾销市场的英国黯然失色。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     
A.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导致了西方列强两极分化
C.为商业的革新指明了方向D.受到国际市场的强烈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1931年2月,斯大林指示,要把解决技术问题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苏联党和政府相应地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决策、党中央通过了关于为五年计划中几个大的工程培养技术熟练职工的决议,在工厂普遍开办了技术训练班,成立了技术小组,办起了技术学校,实行了技术考核,这些做法(     
A.损害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B.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C.克服了新经济政策的弊端D.完善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要求下,好莱坞导演与美国新闻署密切合作,创作了数百部电影,并借助1958年布鲁塞尔博览会,“展现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政府此举旨在(     
A.与苏联争夺东欧地盘B.利用软实力进行文化渗透
C.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D.遏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2022-07-03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1997年,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主持下,有关国家和地区相继达成了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据统计,1997年,各国间实现商品及服务贸易额合计达6.7万亿美元,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A.冲击了区域经济集团的聚合力B.缩小了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
C.忽视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主权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17世纪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等阶层兴起并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据社会史学家的说法。市民既包括财产市民,即商人、企业家、大农场主和手工工场主等、又包括文化市民、即那些拥有学识的专业人士等,这两类群体是城市的精英群体、构成了城市的中等阶层,中等阶层本身具有的社会开放性促使各类群体纷纷浦入,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保证了社会良性运转,社会转型平稳过波。另外、中等阶层在教育方面既是受益者又是引领者,推动了这一时期“教育革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中等阶层在以上各方面的合力作用下。建构了本阶层独有价值观及社会认同,并成为民众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社会新风尚。

——摘编自郝英杰《16-17世纪英国中等阶层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商品市场、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都深刻撞击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动摇着封闭的社会阶层体系。一方面使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各主要群体自身发生了重大转变,造成传统社会内部具有单一流动途径的阶层体系发生裂变,“士、农、工、商”的旧格局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新变动和国家政策的指向,使传统“四民”结构中的商人群体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并且此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力量,如:市民阶层、新知识分子群体等。晚清以来社会群体的变动代表着阶层结构的演化方向:一方面表现为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和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新旧两种阶层结构的混合发展。同时,无论是新生的社会群体还是旧有的社会力量,其发展都不够成熟且带有畸形的特征,难以单独组合成完整的社会阶层体系。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英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16-17世纪英国、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群体变迁的认识。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就是“天下大同”。所谓“天下”者,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有之天下。所谓“大同”者,《礼记》中说:“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吕氏春秋》中说:“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基于“天下大同”,中国的古贤们还提出了“民惟邦本”“国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倡导社会经济、政治、活动和治国理政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天下民众共同利益,实现“安民”“富民”“乐民”。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就说过:为政者应“以富乐民为功,而以贫苦民为罪”。当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贯彻实行“天下为公”“以民为本”,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安民”“富民”“乐民”。但是,“天下大同”和“以民为本”这种体现人民性、民主性的先进思想和美好社会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却一直为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志士和劳动人民在不断追求和长期实践斗争中传承下来。

——摘编自滕文生《天下为公: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在外交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序号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参照前苏联外交部的模式、筹建外交部各地区司局和职能司局的组织机构,构建外交部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
1950年初,外交部决定把中国人民大学等作为职业外交官培训基地。周总理还在1955年制定了《培养外交干部十二年规划》,健全外交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步骤的完善外交岗位体系和外交工作程序,根据调来的干部的语种和特长,规则了一个各地区业务司的编制,并把各司的各级干部配备好、以使全体干部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职
早在1951年第一次使节会议上,周总来就提出了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强调“应当规定一套制度,大家必须遵守”。建国初期,外交部人事处就制定了有关人事工作方面的规定、办法、注意事项等40余种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过外交制度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政治史(旧)、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8
2
经济史(旧)
3
政治史(旧)
4
文化史(旧)
5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文化交流与传播
7
中国近现代史
8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分封制  宗法制单题
20.65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单题
30.85小农经济单题
40.65九品中正制单题
50.65唐诗单题
60.65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单题
70.65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单题
80.65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单题
9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100.65武昌起义单题
110.65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单题
120.65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单题
130.6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单题
140.65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单题
150.65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单题
160.65改革开放进程单题
170.65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180.65中世纪城市自治单题
190.65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单题
200.65巴黎公社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单题
210.6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220.65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230.65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单题
240.65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65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270.65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
三、论述题
260.65儒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