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5-14 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逸周书·世俘解》载周武王克殷之后,连续四天举行盛大而庄严的仪式,包括“荐俘殷王鼎”“告天宗上帝”等。周武王此举意在(     
A.宣告王朝统治的合法性B.强化等级秩序
C.向诸侯展示国力的强盛D.建立神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表为同一事件在不同史籍中的历史记载,这说明(     
记载出处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A.史料年代越久远信度越高B.时代变迁决定历史叙述
C.历史事实存在多元化表述D.历史评述缺乏客观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公元前582年,晋国打败齐国,要求齐国把道路都修成东西方向,以便利晋国车马通行。齐国宁愿割让土地也不愿接受晋国这一要求,并表示若晋国一意孤行,齐国不惜决一死战。齐晋的争端说明当时(     
A.齐国的领土主权意识淡薄B.军事作战受制于地理环境
C.两国皆重视对商贸的保护D.争霸战争破坏了分封礼制
2022-10-06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地区2023届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     
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B.具有比较超前的政治理念
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D.教育理念与伦理观相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有学者指出《史记》《汉书》的一个区别:司马迁提到人物籍贯的时候,往往只称县名,这是战国以来的老传统;班固则多遵循某郡某县的原则,每个人都被精准定位在帝国的地方行政框架之内。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空前强烈的国家认同B.人物记述惯例的变化
C.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D.专制主义的发展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有学者提出,“大都无城墙”是汉代以前中国古代都城的主流形态。安阳殷墟、西周王都丰镐、秦朝都城咸阳的考古遗迹中均未发现外郭城墙。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华夏认同成为普遍共识B.经济水平落后无力修建
C.统治者实力强大的反映D.中央高度集权地方力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认为秦亡的原因是固守旧有的
A.政治体制B.用人之道C.治国思想D.地方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项目材料结论
A《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B《本草纲目》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C《伤寒杂病论》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进行辨证施治奠定中医基础理论
D《肘后备急方》提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方法对西汉防疫起到积极作用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董仲舒以《天人三策》与《春秋繁露》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宇宙论,建立起了一个新儒学思想体系。据此可知,儒学新体系的特点是(     
A.道统化和哲学化B.官方化和制度化
C.精英化和科学化D.神学化和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十六国北朝时期,由于周边诸民族的不断内迁,中国北方地区在经历了血腥的民族冲突的阵痛之后,最终归于多民族的交融。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汉民族文化不仅经受了周边民族朴素、刚健精神的冲击,而且在民族交融所造成的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不断输入外来思想文化,出现了许多以往单一民族政权中难以想象的社会制度与文化现象。这一现象(     
A.体现了民族交融和制度创新B.增强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实力
C.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D.体现了汉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汉、魏时期的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多归吏部选授;至隋朝时,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材料中地方官选用的变化(     
A.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B.加强了专制集权政体
C.提高了地方官员素质D.消除了地方割据根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唐代“龟兹乐”极富异域情调并且乐律新鲜生动,在唐代乐舞中广为应用。在唐朝文部伎的八部乐舞当中,自破阵乐之下的六部皆用大鼓,并且杂以龟兹乐。坐部伎的六部乐舞当中,自长寿乐之下的四部皆用龟兹乐,形成了各类乐舞之间争奇斗艳的盛况。这折射出唐代(     
A.中外密切交往的盛况B.兼收并蓄的文化生态
C.经济繁荣的社会生活D.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有学者在论及民族关系时指出:“东西民族之动息,亦各有其时,月氏、匈奴,皆自东徂(往)西也;铁勒、突厥、回纥沙陀黠戛斯,则自西徂东者也。……东西民族动息之交替,实在唐世,读隋唐、五代史者,于此义亦不可不知。”材料反映出,在唐朝(     
A.华夏认同逐渐定型B.民族之间互动交融趋势明显
C.文化星现开放多元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魏晋南北朝时州的数目逐渐增多。西晋时有19个州,至南北朝末期,南陈有42个州,北周更激增到211个州,南北合计竟有253个州。这一现象(     
A.加剧了政权的更迭B.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开发
C.加重了百姓的负担D.消除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