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福建 高一 期中 2016-12-28 356次 整体难度: 较易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与这些说法直接相关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名称是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016-12-2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
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
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
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
“特悬”:悬挂的乐器—面排列16人
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
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
2021-05-19更新 | 410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4. 史载:“御史大夫,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
2016-12-2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5. “近侍的逐步政务官化,或称御用机构逐步演化成中枢机构,是传统政治体制运行机制的一大特点。”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秦朝三公
B.西汉中朝
C.唐朝六部
D.元朝行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汉武帝即位后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据此可知,其选官的标准是
A.血缘关系
B.品德才能
C.出身门第
D.考试成绩
2016-12-2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7. “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描述的这一制度
A.大大提高了宰相的权力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
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皇帝政事更加繁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8.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符合这一“竞争性考试”特征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为实现这一目的,他
A.完善三省制
B.废除丞相
C.创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2016-12-2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1. 建国以来,我国出版了《论1856—1860年的中英关系》《中俄〈瑷珲条约〉与苏修霸权逻辑》《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等论著。这些论著可用来研究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7-02-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2. “其举兵西粤,开国南京,长风扬艔,大江波立,石头城郭披发啸歌……诸王慷慨写东南啼痕”。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016-12-2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咎矣。”材料描述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中的“此项运动”
A.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B.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C.充分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D.始终未能得到清政府的认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5. 赫德认为“推行瓜分政策应当受到谴责,而采用改朝换代或更换皇帝的办法,比瓜分更加没有希望,唯一实际的办法是保持清王朝的现势和现状”。为此,列强与中国签订了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6-12-2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6. “回想当年,爱国运动,似雷鸣涌风云。热血青年,请愿队伍如林。反对分割利益,斗政要、万众同心。和会上、代表将签,阻止争取时辰。轰轰烈烈,示威演讲,游行罢课,吹奏强音。”材料所述的“爱国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017-02-1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7. “难忘的日子,光荣的日子,自从这一天起,中国就有了镰刀、斧头、鲜红的旗帜,科学的思想,先进的阶级,全新的政党”。材料可用来纪念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2016-12-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8. 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基于
A.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D.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2017-08-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9.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2017-08-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0.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该政权的首都
位于下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21.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语中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22. 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学习笔记(部分),其中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中卫反动势力
B.左宗棠首付新疆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C.辛亥革命使民主和观念渐入人心
D.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016-12-2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3.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讨论了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017-02-1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4.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2019-01-30更新 | 4861次组卷 | 149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5.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正式确立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D1982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依法治国的新时期

A.A
B.B
C.C
D.D
2016-12-28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但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政权的基础,政区边界的划定也要注意使政区与地理环境相一致。

材料二山川形便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秦代划分郡县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但为维护中央集权制,又在局部地区辅以犬牙相入(郡界与山川的走向不完全吻合)的原则。

材料三最能体现犬牙相错原则极端化的实例则是行省的划界。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因此,元代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易产生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因素。

(2)与材料二所述情形相比,材料三中元代行省划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摘编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内阁阁臣的职责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总纲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制定、颁布《临时约法》的政治背景。

(3).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政治文明怎样的演进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来华外国人与近代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了新约,废除了英美在华特权:治外法权、使馆界及外国驻兵区、特别法庭、租界等。此后四年,国民政府经过一系列谈判,废除了与比利时、法国等国的类似条约。

——摘编自聂俊华《论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材料一引自中国近代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近代百年中国主权状况的变化,并据此说明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6-12-2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柘荣县一中等五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么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8)

材料三:亲爱的英缅印各邦人士暨侨胞: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期谋世界和平;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主国家公敌——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

——《中国远征军第一长官司令部文告》(1942.3.12)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发动的军事侵略事件,并分析其发动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来论证该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目的,并据此分析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单题
20.85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单题
30.65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单题
40.9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题
50.85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单题
60.85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单题
70.8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80.85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单题
9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100.8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110.85两次鸦片战争单题
120.85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单题
130.85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单题
140.65义和团运动单题
150.85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单题
160.9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单题
170.8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单题
180.8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单题
190.8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单题
200.85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单题
210.94国共政权的对峙单题
220.94解放战争单题
23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单题
240.6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单题
250.85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6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70.64辛亥革命
280.64两次鸦片战争  抗日战争
290.65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