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河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17-04-11 2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反对土地私有制
C.初步提出了社会保障思想D.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2. 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剥削制度逐渐削弱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监管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下图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交子。下列有关交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最早出现于我国四川地区
C.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纸币D.明清时期取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2017-04-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8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票号,这些票号主要由山西商人设立,有日升昌、蔚泰厚、合盛元等家。这表明当时
A.山西成为商业最繁盛的地区B.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
C.商业资本完全转往金融领域D.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局厂中,设立了总办、会办、提调若干人,并且受总督、巡抚的监督和总理衙门的节制。这表明
A.洋务企业已经完成了近代转型
B.洋务企业具有封建衙门性质
C.洋务企业已从封闭走向开放
D.洋务企业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与之争利的结果
D.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初步发展对外国企业构成威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019-07-11更新 | 303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0年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2016-11-27更新 | 15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10. 民国初年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量的75﹪,拥有中国布机总数的59﹪,日本资本控制了中国钢铁业生产能力94﹪。对上述史实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主要的工业部门
B.中国近代民族重工业发展极其薄弱
C.中国传统经济形式占绝对优势
D.中国近代经济半殖民地化特征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一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两次高潮时期,请问这两次高潮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指
A.国际环境有利B.民族独立实现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大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2. (2008年海南历史卷)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     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
2019-01-30更新 | 1384次组卷 | 19卷引用:东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B.企业管理效能的加强
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
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教训
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D.“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成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两三千斤,而是两千斤的二十多倍!”该文章:
A.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B.有利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下图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B.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C.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经济建设中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019-08-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余姚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17. 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农村十六条”,其中规定“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农村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材料表明   (       )
A.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
B.部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D.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9. 在改革的某个阶段,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在保持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改革思路,我们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据此可知,这个阶段
A.农村承包制在城市改革中全面推行
B.中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一批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中国经济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20世纪80年代有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搞生产技术的是人参,越老越值钱,搞政治工作的是丝瓜,越老越空。”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领导政治觉悟较低
B.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打破“铁饭碗”
C.国企改革指导方针出现偏差
D.“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21.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学者因此指出“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2020-09-10更新 | 74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材料反映了(        )
A.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
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D.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王文权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以下对题干材料意思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因西方社会生活习俗优越于中国,民国初年国人相继推崇
B.接受西方社会生活习俗,成为了民国初年国民的共同心理
C.国内革命的成功,推进国人社会习俗和社会心态的近代化
D.民国初年,中国传统社会遭受着西方近代文明强有力冲击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6.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但其言论与行为往往令一些人难以理解。观察思考胡适下列言行,你认为其出现的原因是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C.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7. 材料一:古代经济社会具有这样的显著特征: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017-04-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8.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材料二: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1)据材料一,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7-04-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9. 材料一:我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它们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农业基础好,工业比较发达。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的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并分析中国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有利外部条件。

2017-04-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3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的原因。
⑵.材料二 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⑶.综上材料,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3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6
材料分析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经济史(旧)
3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单题
20.64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单题
30.65宋元的商业 单题
40.65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50.65明清的商业 单题
60.65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单题
70.65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单题
80.85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单题
90.65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单题
100.6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题
110.65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单题
120.85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单题
130.65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单题
140.85《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单题
150.65“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单题
160.65“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单题
170.64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单题
180.8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190.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200.6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210.6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220.6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单题
23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24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250.8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260.94新文化运动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70.65商业的发展
280.6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90.65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00.4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变法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