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17-12-18 1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今年83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性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B.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茅盾在《林家铺子》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吗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使小说人物对东洋货态度纠结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侵华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淞沪会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铁骑肆虐,走向统一抗战成挽救民族危机的必由之路。全面抗战爆发后,领导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中央政府是
A.瑞金苏维埃政权
B.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C.陕甘宁边区抗日政府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名校
6. 民国时期,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了一份《宣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此宣言所针对的事件使
A.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B.广大的东北地区沦为殖民地
C.国共由两党对抗走向合作D.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阶层之间因为立场和角度的缘故,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单就名称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的那场战争,名称有:中国称“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变”,西方国家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其中强调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抗日战争B.日中战争
C.支那事变D.第二次中日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在宜昌战役中,日军几乎陷入绝境。日军发现:“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面上排成了金字塔形。在一名战死重庆连长精心记载的日记本上,写着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这表明中国军队
A.战斗意识高昂B.作战规模庞大C.军官素质过硬D.官兵纪律严明
2017-03-07更新 | 1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濉溪县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抗战的某一事:“这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台儿庄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2015年9月19日,安倍政府强行通过新的安保法案,实现了解禁集体自卫权,这就意味着日本只要感到“威胁”,就可以对他国行使武力。有人评论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死灰复燃。日本军国主义曾经在中国犯下滔天罪恶,以下能够作为证据的有
①南京大屠杀:
②“七三一部队”;
③潘家峪惨案:
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7-12-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说明当时
①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