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一课时提升:第9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18-02-27 2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由于新租借的土地并没有一个统一名称,所以便把这块土地称为“NewTerritories”(即“新领土”),中文名称“新界”,可指为“新的边界”之意。导致“新界”出现的主要国家是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2. 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
①减少变法阻力
②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
③获得列强的支持
④取得顽固派的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描述的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保川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③设立京师大学堂
④改革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最终并没有采纳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这主要表明
A.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光绪帝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光绪帝从根本上不属于资产阶级的皇帝
D.变革阻力太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0.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戊戌变法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1)依据相关内容指出,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2)商鞅变法中,“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一种刺面割鼻的西刑)其傅”,严厉打击反对势力。戊戌变法中,“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光绪帝也“三令五申”“数四严责”,推动变法法令的贯彻落实。

据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变法中,改革者都表现出了坚决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为什么结果迥异?在推动变法的过程中,改革者往往面对和风细雨还是雷厉风行的困惑。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2021-08-10更新 | 216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比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0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选修(旧)
1,3,4,5,6,7,9,10,12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3,5,6,7,9,10,12
3
文化史(旧)
4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单题
20.64新思想的萌发单题
30.85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单题
40.65戊戌变法单题
50.65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单题
60.85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单题
70.65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单题
80.65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90.65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单题
110.4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00.4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120.65戊戌变法  戊戌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