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阜南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联考历史试题
安徽 高一 期末 2019-01-14 2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材料反映出周王朝推行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史记》载:“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即秦始皇51岁就去世了。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指出,秦始皇没有活到51岁,这里的“五”应该是“立”,但是没有找到证据。而今,“在日本高山寺所藏的抄本中,这个词就是‘立’,这样就找到版本的依据,再加上一些旁证的材料,我们就把这个错误改了。”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料本身是复杂的,必须加以甄别、考证
B.《史记》中存在史实错误,不能作为史料
C.没有版本依据,无法确定史实方面的正误
D.历史学科实际上是考证史料正误的一门学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杨敞传》记载:“昌邑王征即位,淫乱,大将军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王更立,议既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丞相杨敞,公元前74年在位),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这一记载体现的事实是
A.西汉后期,察举制推荐失误
B.西汉前期丞相有相当大权力
C.汉武帝后,丞相决策权受限
D.东汉前期,中央监察权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元史·百官志》记载:“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但后来“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代的这一变化体现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
B.行省不是一个常设的地方机构
C.元朝地方力量因战争得到加强
D.行省权力的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明成祖在位时,内阁大学士设立并成为职官。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宋元中书省的气象。但内阁显然与中书省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主要体现在
A.机构的性质
B.权力的大小
C.官吏的来源
D.官员的品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图1(汉)坐而论道            图2(宋)站议时政          图3(清)跪受笔录
A.生活习惯的变化
B.封建制度的完善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019-01-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阜南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乾隆时期,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但甲午战后,清政府积极加入国际公约,如1896年加入《航海避碰章程》,1904年加入《红十字公约》。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A.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B.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C.传统外交观念发生转变
D.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的发动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开始于1851年,考试题目出自《圣经》,不考儒家经典。1861年,将中国古代典籍纳入考试内容。洪仁玕主政时期,孔子在太平天国有了一席之地。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政权
B.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遭到儒生的强烈抵制
D.《资政新篇》未真正实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B.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C.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
D.发起者都是先进知识分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下面日记最可能写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预备立宪”时期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反映国民党肯定社会主义制度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相似之处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表明国民党放弃西方现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导致下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工人暴动的惨败
B.工人阶级队伍的萎缩
C.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D.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2019-01-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阜南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下图是近代中国漫画家张漾兮1945年发表的漫画《小距离》,据此可知作者

团结谈判
A.谴责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B.揭露了国共两党的矛盾与斗争
C.讽刺了民主党派的和平迷梦
D.赞赏了蒋介石团结抗日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下图中两次战争出现不同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领导力量
B.民众基础
C.战略指导
D.国际态度
2019-01-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阜南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下图是1949年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名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019-01-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阜南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9. 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最初,执政官由贵族议会任用,贵族形成对执政官的垄断;梭伦时代,规定财产最多和次多的两个等级均可当选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时代,执政官的来源扩大到第三个、第四个等级。这反映出
A.执政官权力弱化趋向
B.雅典阶级结构的变化
C.执政官的日趋平民化
D.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A.波斯帝国B.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阿拉伯帝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严格地说,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中“习惯”起决定的作用,这表明英国“宪政”的特点具有
A.随意性
B.革命性
C.创新性
D.继承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3. “美国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下列符合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是
A.建立“三权分立”制度
B.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C.制定科技兴国发展战略
D.积极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59个席位中,第一大邦普鲁士占有17席,第二大邦巴伐利亚占有6席,其他邦4席、3席、1席不等;只需14票反对,法案就被否定。这表明,在统一后的德国
A.皇帝主宰着联邦议会
B.大邦小邦利益得以平衡
C.普鲁士居于领导地位
D.容克贵族掌握国家实权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5.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明朝)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内阁与明代中国内阁的异同。

材料三:世界近现代著名宪法产生发展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关于世界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19-01-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阜南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6. 小小护照变迁史,折射中国“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之前,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外国人是不允许进入中国内地进行旅游考察等活动的。《天津条约》之后,内地游历才逐步向外国人开放,并逐渐形成了游历护照管理制度。——据史料记载,江苏的镇江关宣统二年一年盖印签发的外国人游历护照有208张;内陆的九江关光绪三十三年一年签发了66张,而陕西洋务局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并未发过游历过境洋人护照。

——摘编自徐佳峰《浅析晚清外国人游历护照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开放外国人进入内地游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游历护照管理制度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中国公民因私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变化情况统计表


(2)根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中国护照签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样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80年与70年代相比,中国护照签发有什么样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的原因。
2019-01-0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阜南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联考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史学热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2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史学热点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中国近现代史
6
文化史(旧)
7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单题
20.65史学研究 单题
30.65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40.6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50.65内阁单题
6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70.65对外交往单题
8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90.65太平天国的评价单题
100.65辛亥革命的评价单题
110.65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单题
120.4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单题
130.65新三民主义单题
140.65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单题
150.65重庆谈判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160.65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单题
170.65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单题
180.6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单题
190.85万隆会议  万隆亚非会议单题
200.65梭伦改革单题
210.85从共和国到帝国(古罗马)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单题
220.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单题
230.6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单题
240.6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65皇帝制度  内阁  1787年宪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60.4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