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校级联考】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8-2019学年高一5月下学期质检历史试题
山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19-06-07 2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法律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2017-07-23更新 | 43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2019-04-14更新 | 270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0年山西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次四校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西安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018-06-22更新 | 453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潮阳恩溢学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一些西方史学家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作“勘察的时代”。推动这一时代到来的最基本因素是
A.《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
B.世界各大洲联系日益加强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西欧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2023-01-09更新 | 138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0年福建八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有

图1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图2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图3   20世纪的跨国公司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
A.全球化趋势出现B.殖民扩张的开始
C.世界市场的形成D.资产阶级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的是开办(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京师大学堂 ④开平煤矿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应该在于追求
A.完成工业化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民族独立
D.实现民主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
B.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
C.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
D.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016-11-27更新 | 105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兖州市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021-07-14更新 | 440次组卷 | 85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
2016-12-12更新 | 20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因缺乏正确指导思想而走向失败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摆脱
D.仍然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018-12-17更新 | 15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0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2013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在国民哀悼、纪念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举行订祝活动。有人认为“人们在过去二三年里对英国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怨恨,而撒切尔夫人就代表着这股怨恨”。撒切尔夫人招致民众怨恨的最有可能是她在执政时期(1979—1990年)
A.大幅消减福利开支
B.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推行资源国有政策
2019-06-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8-2019学年高一5月下学期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5. 列宁在《苏维埃首要任务》一文中指出:缩小商品货币关系范围,管理体制中消除社会差异,这是全局政治方针的重要一步,符合列宁这一理论的实践是
A.取消自由贸易,企业收归国有
B.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允许进行商品交换
D.在社会主义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019-06-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8-2019学年高一5月下学期质检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包括预期的产量和新设备等。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另外,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地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因此,他并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结果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遇到了瓶颈,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每个工厂的配额都由莫斯科决定,而并非符合快速工业增长的需要。从头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与此同时的西方世界正在遭受经济萧条——苏联机器生产和钢铁产量提高了14倍.

——摘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1932年7月美国退伍军人为抗议补助金太低,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胡佛政府出动正规军骑兵,用军刀和催泪瓦斯血腥镇压了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和妇孺家属,……美国有1500多万人失业,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

——摘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 (日本)自民党执政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鸿山内阁制订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制订的1958-1962年度《新长期经济计划》《农业基本法》;池田勇人内阁制仃《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等,提出了以加强“产业基础”和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重要政策。……1957年,又通过《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等……日本政府投资数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于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日本的法人税率,从1952年的42%降为1955年的40%,1958年又降为38%。

——摘自欧阳云《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出现材料二中“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使其“民主政体”得以保存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国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有何共同之处?
2019-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8-2019学年高一5月下学期质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7. 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类型1952年1956年
共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52.2%
合作社经济19.1%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5%
私人经济资本主
义经济
6.9%不足1%
个体经济71.8%7.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

(2)材料二中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美国英国法国
1909—19110—90+56
1919—1921—89—110+32
1929—1931—205—76+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表中数据变动的本质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9-06-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18-2019学年高一5月下学期质检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
世界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小农经济单题
20.65封建土地所有制单题
30.85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40.85秦汉的商业单题
50.65官营手工业单题
60.65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影响和评价单题
70.65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单题
80.65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90.85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单题
100.6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10.85两次工业革命单题
120.65世界市场的拓展单题
130.85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单题
140.65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单题
150.8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160.8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170.8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单题
180.65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90.65经济危机的影响单题
200.85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单题
210.65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单题
220.65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单题
230.9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240.65战后的西欧和日本单题
250.6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65“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270.65短暂的春天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280.6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