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前郭五中等九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吉林 高三 期中 2019-11-21 2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陈梦家先生认为:夏商时期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与人事尚无血统关系,仅为“生活上或生产上之主宰”;而西周时期的至上神——“天”或“皇天”则为“政治上之主宰”。这一观点反映出(       
A.周人“天命”思想增添了政治色彩B.血缘宗法制在东周时形成
C.殷商把发展经济作为社会活动中心D.中西宗教起源具有相似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邓小南教授指出:南宋政府机构比北宋明显精简,表现之一就是兼职之发展,随时局之变化而推进,兼职时间渐长,而且渐成惯例;兼职是制度已经有意无意地向权力集中的方向转变,北宋时“众建诸司”被分散的地方行政权力,又通过兼职逐渐合并。材料反映出(       
A.宋代积贫积弱局面得到初步改善B.宋代“分化事权“思想逐渐强化
C.南宋机构精简导致中央集权弱化D.理学思想导致兼职现象普遍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不管暴君做什么事情,他还是明明知道这件事才做的;但是人民大众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而完全是盲目的;民众既然不知道,他们自己也不能看到什么是最好的、最妥当的,而是直向前冲,像一条泛滥的河那样盲目地向前奔流。”这反映出希罗多德(       
A.认为君主统治更加合理B.否定希腊民主政治价值
C.质疑希腊公民执政能力D.反对滥用误用国家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有学者指出,“从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罗马人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案例,逐渐制定出符合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需要的法律”。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罗马法(       
A.强调了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关系B.具有求实致用的特征
C.注重调节罗马公民的经济纠纷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787年,鉴于先前对殖民地总督的认识,美国制宪会议的一些代表要求设立一个不能否决法律的行政长官,其他代表认为共和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行政官。经过大量辩论,代表们设立了一位被宪法授予了可制衡议会的足够权力的行政长官。这一行政长官的设立(       
A.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基本理念B.实质上是中世纪国王的翻版
C.践行了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D.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有一种看法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因为军事上不如人,政府不如人,人民连带着整个士大夫阶层都不如人。不论中国怎样拼命抵抗,都没有用。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符合其意图的是
A.投降可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B.学习西方,改变自己
C.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必然的
D.清政府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019-11-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前郭五中等九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打败了现代国防没有生根之大清帝国。但中国防卫现代化的失败造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使中国真正处于一种“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儒家意识形态认同被破坏,大多数儒生开始“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儒生(       
A.对清政府反动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B.认为君主立宪制才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
C.放弃对传统制度的守护D.对儒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毛泽东同志强调,“在今天,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还带着很多的被动性和保守性,对于共产党发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长久的时期中表示不敢接受,就是证据”。据此可知,毛泽东(       
A.意在让中共独自承担抗日重任B.强调了中共对抗战的领导责任
C.预判到国民党不参加统一战线D.意在消除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回顾历史,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A.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B.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
A.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
B.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
C.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
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
2019-11-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前郭五中等九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1947年,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在该计划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洲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美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
B.加强欧美等国家内部团结
C.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
D.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渗透
2019-11-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前郭五中等九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拒不承认二战后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推行新东方政策,加速改善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一政策的变化表明,联邦德国(       
A.改变了外交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B.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努力推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D.推行独立外交以此提高国际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秦法规定:“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即市场上出售布匹,其长度、宽度要符合规定,不符合标准者,不得入市。汉法规定:“贩卖缯布幅不盈二尺二寸者,没入之。能捕告者,以畀之。”这表明秦汉时期(       
A.注重经济立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B.借助契约规范交易惩治市场欺诈
C.通过生产领域立法确保产品质量D.加强立法规范货币的铸造与流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主体已经不是官府、贵族或官僚商人,而是平民商人,此时的平民商人已经是完全以经商为职业之人,而且商人与其他社会职业还处在频繁的流动之中,这与殷商西周时期商人子弟永远经商的封闭状态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了否定B.市民阶层已经形成
C.商业群体及其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各诸侯国普遍重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这有利于(       
A.价格革命的产生B.葡萄牙、西班牙加快资本原始积累
C.世界市场正式形成D.丰富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物质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下表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地点故事情节

陈尔斯通(南方农业小镇)
马格丽特与表妹伊迪丝一直在谈着结婚的仪式和礼服,还谈到使一架钢琴的琴音调整是多么困难,以及伊迪丝婚后到苏格兰旅行时应该带些什么衣服

米尔顿(北方工业城市)
马格丽特在为家里寻找佣人时发现,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
A.妇女外出活动增多B.女性工作权利获得保障
C.传统社会观念变革D.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下面是1919年5月2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申报》刊登的广告。其中有一打油诗:烟枝虽小,负担甚重。爱国同胞,选择是用。民贫国弱,痛定思痛。不早回头,利权断送。双喜纸烟,气味香浓,吸之吸之,乐亦无穷。此广告(       

A.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B.采用了多种营销与爱国话语结合的方式
C.以带有西洋特色图片宣传国货D.不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相当倚重私营经济和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恢复生产和繁荣商业。1949——1952年,国营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力量的均衡。这表明当时新中国(       
A.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经济B.体现了过渡性质和新民主主义色彩
C.形成私有制主导下多种所有制发展D.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赵凌云等在《1979-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历史剖析》中分析了影响新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见下表),该表说明了(       
年份GDP年均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
1957-19785.765.626.38.1
1979-20019.541.316.342.4

A.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本、劳动力投入减少B.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改革开放激活中国经济发展内在活力D.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越来越关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罗斯福新政期间,在制定《社会保障法案》时,南方议员坚持要求将农业雇工与家政雇工从社保中排除。当时从事这两类职业的劳动力中黑人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南方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南方议员的行为反映了(       
A.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B.解放雇工、废除雇工制度的要求
C.严重的种族歧视D.减少财政开支、保证国家建设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2.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说,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用了58年才使人均生活水平提高一倍,美国则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但1966年以后,韩国仅用了11年,中国用了9年。这些时间间隔在继续缩小。占世界人口1/3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1980-1995年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落后国家(       
A.只能接受不公正的旧政治和经济秩序B.可以抓住机遇缩小各国间的经济差距
C.实现反超发达国家的历史使命D.逐渐促成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新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3. 下表为1940年前后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状况比较表。

国别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比重(%)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比重(%)婴儿死亡率(逆指标)(%)
苏联33230.824.581
美国56.551.81.332233
德国7534.30.6913.3755
英国80.442.70.4212.233
法国52350.6813.1753

该表说明了苏联(       
A.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B.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
C.斯大林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D.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中国“入世”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有了进一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有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一步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据此可以认定的事实是,“入世”后的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趋于完善B.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C.更注重按照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最终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法兰西王国初期,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国北方主要通行日耳曼习惯法,南方主要通行罗马法。1799年,拿破仑上台后,主持制定统一民法典。由于法典的颁布程序烦琐,同时议员们在某些问题上有较大争议,而被否决。1802年,拿破仑修改法令通过程序,民法典以单行法规的形式获得通过。

19世纪末以来,法国对其民法典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法典中的一些条文,甚至整个章节都已被废除而代之以新的条款。此外,在法典之外,还颁布了大量民事单行法规,以弥补法典的不足。

——摘编自刘艺工《法国民法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中国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898年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指出列强攫取我领事裁判权,借口是“我刑律太重而法规不同”,建议仿照西法,制定民法。1902年光绪皇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定律例。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行《中华民国民法》。

新中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两次起草民法典,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社会生活尚处在变动之中,我国采取了“宜粗不宜精”“改批发为零售”立法方针。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进程加快。

——摘编自孙宪忠《我国民法典编集中的几个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制定民法典的特点,并说明民法典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编纂民法典的直接动因及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推动制定民法典的社会经济条件,并指出我国在制定民法典过程中吸取了法国哪些经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秦汉时代,手工业生产中就出现了合股经营的方式。在汉武帝实行禁榷制度以前,采矿、炼铜、铸铁、治铁、铸造、煮盐等行业中的企业都是在“开山梁,驰山泽之禁”的放任政策下,完全听任私人自由经营的。而这类企业都不可能以个体的方式进行小量的生产,必须是大规模经营,需要雇佣很多工人。组织这类企业便需要大量的资本,除了大贾富商的独资经营,便出现了一些合股经营的企业。但这些合股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很难发展为现代股份公司。

——摘编自李维安、朱光华《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

材料二 英国在各行业中都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棉纺织业中雇工超过100人的企业已达411个,制造业中企业规模更大。1851年英国展开了关于制定股份公司法的辩论。经过一系列的辩论,导致了具有重要意义的1862年股份公司条例的颁布,根据这一条例,凡7人以上,经营目的合法,只需签署一项组织公司的备忘录,即可成立股份公司,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无限责任股份公司。无论在1862年以前有特许状的,还是没有特许状而以股东的财产去冒风险的各种类型的试验性企业都可根据公司法登记而转为股份有限公司。

—— 摘编自李维安、朱光华《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

材料三 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持股人数增多,股权分散化的迅速发展,垄断资产阶级不失时机地利用“股权社会化”进行宣传,认为资本所有权“分散了”,工人也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人人都成了资本家”,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质”变,已经成为“民主的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

——摘编自逢秀贞《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合股经营“企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难以发展为现代股份公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股份公司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民主的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这一辈子》上映于1950年,讲述了一位老警察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现象。电影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二十多岁的“我”失了业,经邻居巡警赵大爷介绍,当上了巡警。那时,世道昏暗,民如草芥。1911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我”被派差,当了秦大人家的门警。巴望有个好世道,不想秦大人是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我”的希望成了泡影。1919年,北京爆发爱国学生运动,秦大人倒了台,“我”又成为巡警,还和学生运动领袖申远交上朋友。总想着世道会变样,谁知秦大人再度出山,官当得比从前更威风,“我”却被降为三等警察,妻子病死,留下女儿大妞和儿子海福,穷得难以为生。这时到处出现共产党,秦大人要抓共产党人申远,“我”却把他放跑了。不久,青天白日旗代替了五色旗。“我”的女儿大妞出嫁了,儿子海福继承父业,当了国民政府的警察,还和申远往来密切。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北平等地相继沦陷。日军抓走了“我”儿子的未婚妻小玉。海福经申远介绍,参加了八路军。不久,申远被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回来接管北平。“我”因儿子之故,被关进监狱,在牢里又与申远相逢,在他的教育启发下,“我”对自己过去糊里糊涂的一生有了新认识。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准确、全面)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世界史
4
文化史(旧)
5
中国近现代史
6
经济史(旧)
7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和西周单题
20.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单题
30.4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40.65罗马法的评价单题
50.6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60.65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单题
70.65《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单题
8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全国抗战的开始单题
9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单题
100.65香港、澳门的回归单题
110.65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单题
120.65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单题
130.65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单题
140.4工商业的管理单题
150.65先秦的商业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单题
16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单题
17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80.65报刊业单题
190.4国民经济恢复  人民政权的巩固  恢复国民经济单题
200.6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210.65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单题
220.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单题
230.6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斯大林模式 单题
240.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改革开放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65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26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三、论述题
270.4辛亥革命的评价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