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11月30日 《每日一题》必修1-周末培优
全国 高一 周测 2019-12-04 1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主义…我们的目的是在世界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为自由制度创造赖以生存的政治社会环境。”可见马歇尔计划
A.拒绝援助社会主义国家元
B.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用经济手段辅助杜鲁门主义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019-08-15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学考、选考)选择题专项加强训练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3. “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变化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1948年6月1日)说:所谓“冷战”,是指美国反对派以战争恫吓对苏联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所进行的外交战和宣传战。在《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则把“冷战”成为美国和西方为统治世界而采取的一种以苏联和民主国家为敌的政策。到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学术界对于冷战的定义已经没什么分歧,即把它作为其国际关系结构表现为两级对抗的一个时代,如果说到政策,那也是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集团采取的政策,而非某一方的政策。

——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材料二   在变幻莫测的冷战时期,美国的鲜明立场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这是一场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一方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另一方则是给20世纪下半叶蒙上阴影的苏联集团。杜鲁门认为,世界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美国的“自由体制、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体自由的保证、言论和宗教自由,以及免于政治压迫的自由”;另外是苏联式的“恐怖和压迫、严控的报刊和广播、预设人选的选举,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压制”。

——【英】苏珊-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关于“冷战”的两种不同的概念界定以及“冷战”的本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主义的内涵以及“冷战”出现的根源。
(3)“冷战”对峙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冷战”对处理国际关系的启示。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1,2,3
2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单题
20.65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0.4冷战的评价  冷战的背景和原因  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与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的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