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重庆 高一 期中 2020-01-13 1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夏朝开始于
A.公元前20世纪初期B.公元前20世纪末期
C.公元前21世纪初期D.公元前21世纪末期
2021-09-18更新 | 240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可以印证西周推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3.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016-11-27更新 | 7184次组卷 | 125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卷3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
A.人心离散天下大乱
B.分封割据上下失序
C.封建集权国家动荡
D.天子昏庸欺诈渐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主要表明秦朝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郡国并行体制终结D.政治管理体系严密
2020-01-08更新 | 3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史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A.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先秦已出现
B.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了郡县制
C.秦国通过郡县制把全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D.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全部采用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举措
A.推行于“推恩令”颁布后
B.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C.直接导致“七国之乱”
D.意在防范封国的势力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晋阳秋》曰:“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材料中所述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该制度下
A.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B.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C.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D.尚书省有封驳权,权力最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务,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转移宰相的权力
B.提高三司的地位
C.加强君主的权力
D.消除地方的割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禅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B.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
C.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D.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