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江西 高一 开学考试 2020-03-11 2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中国古代社会的建构方式是血缘而不是契约,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这表明古代中国
A.分封制的影响深远
B.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C.家国同构格局明显
D.家族观念十分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 这表明西周时期
A.分封制度瓦解B.宗法制度实行C.冶铁技术发达D.等级制度森严
2020-03-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唐初 ▲“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其官员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文中“▲”代表的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礼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北宋时,它主管盐铁、度支、户部,有“计相”之称,在权力中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
A.参知政事B.尚书令C.三司使D.枢密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内阁正式确立于
A.宋太祖统治时期B.明太祖统治时期
C.明成祖统治时期D.明英宗统治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掌握最高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D.提高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7. 有学者评价英国某一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政变”,而且克服了专制王权,使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它”是
A.1688年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的颁布
C.1832年议会改革D.责任制内阁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政府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英法德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因国情不同产生了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但仍具有共性可循。下列属于各国民主政治共性的是
①议会立法   ②元首选举   ③政党政治   ④分权制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1844年清政府和法国签订的《黄埔条约》规定:“凡有佛兰西人与中国人争闹事件,或遇有争斗中……系佛兰西人,由领事官设法拘弩,迅速讯明,照佛兰西例治罪,其应如何治罪之处,将来佛兰西议定立矣”“佛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该特权
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B.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使中国沦为殖民地D.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出来的新时代的特点是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B.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C.《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D.《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3. 《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帝运动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体现出马克思
A.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B.主张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2019-11-19更新 | 6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1871年,巴黎公社法令规定,除国民自卫军外,不得在巴黎成立或调入任何武装部队。警察局也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变为公社随时可以撤换的工作机关,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A.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原则
B.创立了新型的行政体制
C.创立了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D.注重改造旧的国家机器
2019-10-22更新 | 612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018-07-14更新 | 45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这个共同体
A.使欧洲的联合走向政治联合
B.使政治宿敌法德和解,迈开了欧洲一体化的关键一步
C.使欧洲的经济联合得以完成
D.其成员国包括英,法,意,荷,比,卢等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在台湾,有一首《相思树下望台湾》的歌谣里面写道“相思树下望台湾,咫尺海峡一水间。问君几时返故土,问君何日再团圆。”这浅浅的诗词,代表的是每一位在台的炎黄子孙赤诚的心愿。这首歌谣
A.表现了对两岸统一的前景充满绝望
B.表达了对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热爱
C.反映了对国共两党对峙的严重忧虑
D.表现出了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心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新中国提出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求同存异”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195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指示驻印尼大使黄镇:对东南亚国家积极进行工作,稳定亚非两洲的和平中立国家,我们应争取参加这次会议。当时中国积极争取参加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D.中共一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下面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领导人针对一次国际会议的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该会 议是
(1)交战双方……同时实现完全的停火。
(2)交战双方停止自印度支那境外进入各种新的部队和军事人员以及各种武器和弹药。
A.日内瓦会议B.亚非会议
C.第 26 届联大D.中共一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3. 下图所示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开始迈入世界外交舞台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时,将所征服地置为行省,行省居民与罗马人的社会 地位是不平等的。罗马人作为征服者,拥有特权。在法律上,罗马公民是国家权 力的主体,有参政权,有服兵役的权利。而无罗马公民权的行省居民,无论其为 贫或富,都是被征服者,无权参政,没有资格当兵。罗马人将非罗马公民视为臣 服者。他们认为,非罗马民族应当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们的统治。因此在罗马境内, 始终没有发生如秦汉那样的民族融合情况。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二 秦在征服六国过程中,大力推行郡县制。秦建立后,确立郡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在郡县制下,地方管理层次分明,县下有乡、里、什、伍组织。各级 官员职责明确。中央的政令可以通达全国各地。汉时,虽然郡县与分封并存,然 而从武帝时代起,诸侯王在政治上的影响甚微。汉承秦制,郡县制成为汉代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古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地方治理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地方治理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党的十九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人民民 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 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 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 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 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 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四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 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为了巩固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为 了惩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 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 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 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的“民主”与材料二中的“民主”的含义有何区别?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
(2)根据材料四、五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从古到今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2020-03-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本侵华采取妥协退让、“不干涉”的绥靖立场。1941年2月23日,罗斯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作为援华租借物资。根据美方统计,抗战时期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

——摘编自张晓卫《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尼克松上任之初,美国失去了长期保持的对苏优势,人民对越南战争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他明确表示,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全面的军事胜利是不可能的。他还认识到,解决越南问题“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基辛格也说:“向中国开门可能帮助我们结束那场战争的苦难。”

——摘编自黄英、王姗姗《从对抗走向缓和——析越南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世界史
4
中国近现代史
5
经济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单题
20.65礼乐制度  商和西周  礼乐制度单题
30.8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40.85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50.85内阁单题
60.65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单题
70.94光荣革命及其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单题
80.8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单题
90.8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100.85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10.85《资政新篇》单题
120.85甲午中日战争单题
130.94《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民族危机的加深单题
140.8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单题
150.65《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单题
160.65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过程和措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单题
170.85二月革命及其爆发前俄国的现状单题
180.85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单题
190.8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单题
20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210.85万隆会议  万隆亚非会议单题
220.85日内瓦会议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日内瓦会议单题
230.85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240.9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65罗马法的评价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秦朝的政治制度
260.6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黄花岗起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戊戌维新运动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27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