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西藏林芝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西藏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06-17 21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贵族色彩
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秦以后的独制是指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设立三公九卿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宰相设内阁D.清朝设军机处
2019-11-21更新 | 181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材料表明军机大臣的职权
A.决策权
B.按旨拟诏,上传下达
C.外交权
D.监察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6.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18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时期:尊敬时期、轻视时期、乐善好施时期、赞赏时期、清醒时期和敌对时期。其中,“赞赏时期”的看法最有可能是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2020-06-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45年8月15日,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在这一年的9月18日,因西安事变尚幽禁在贵州桐梓的张学良在日记上写道:“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下列不是他十四年前的记忆是
A.日本局部侵华B.东北三省沦陷
C.国共相互对峙D.中国全面抗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
A.太平军B.英法联军C.资产阶级革命党D.八国联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李宗仁回忆,民国三十八年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衢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这表明当时
A.太平军即将攻陷天京B.国民革命军兵临城下
C.日军已经占领南京D.解放军迫近南京城郊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3.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三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2020-06-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15.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折射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 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三 1946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的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2)材料二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历史意义。 
(3)指出材料三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这副春联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并说明理由。
2020-06-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分配,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妇女和男子一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和奴婢,设女营女官。

材料二 《资政新篇》的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材料三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

材料四 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怎样的愿望?有何进步意义?产品分配体现怎样的原则?
(2)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施的原因何在?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单题
20.6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30.85内阁单题
40.65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单题
50.85《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单题
60.94《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单题
70.65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单题
80.65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单题
90.65金田起义的背景、发展和定都天京单题
100.85长征的经过单题
110.6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单题
120.65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6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4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150.85辛亥革命的评价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重庆谈判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60.65太平天国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