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0-10 50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我国古代各民族间的长期友好交往是主流,但民族间也战争不断。下列对两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的战争
B.两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是两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雄心勃勃率兵伐燕,部下思北还。他说:“四海之人,皆可为与国,在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拓跋珪的话
A.具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B.具有大一统的家国意识
C.具有仁政亲民的政治思想D.具有崇尚武力的统治理念
2020-09-15更新 | 681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东汉初年,将军马援在平定岭南地区叛乱后,在当地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整理,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矛盾的地方,以约束当地人。这一政策
A.消除了中原民族和越族之间的矛盾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拓展了东汉的统治区域
2020-09-19更新 | 324次组卷 | 1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交通线。中国的丝绸、茶、瓷器等沿着这条路传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香料、珠宝、药材等相继传入中国,天文历法、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也传播到了中国。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
A.物种交流之路B.商贸流通之路
C.文明交流之路D.政治交往之路
2020-09-18更新 | 619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2016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治理B.西汉政府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C.中原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D.西汉时中原开始与西域交往
2021-12-06更新 | 1798次组卷 | 6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弦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
2020-09-18更新 | 726次组卷 | 18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公元630年,唐太宗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对东突厥降众的处置问题。会议气氛热烈,文武大臣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唐太宗采纳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意见。唐统治者这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了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8.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对东突厥降众的处置问题,唐太宗采纳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意见。唐统治者这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了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名校
10. 唐代奚人质子热坏(简体)、壤墓志载:“原夫轩丘有子,朔垂分王,代雄辽碣,厥胤繁昌。"轩丘”当指黄帝,即将吴人始祖追溯为黄帝。将祖先追溯为炎帝或黄帝等三皇五帝,在边疆民族史中司空见惯。上述材料反映了
A.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B.正统思想的影响深入
C.民族认同感的加深D.论证政权合理性的需要
2020-10-01更新 | 1851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唐朝疆域广阔,民族政策也较为开明。下列叙述中,哪些是唐朝为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2020-09-05更新 | 776次组卷 | 25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基础过关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寨”,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
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
2020-09-18更新 | 1083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1届高三9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3.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0-07-08更新 | 12160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4. 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D.民族隔阂在增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饮酪”一直是胡族典型的饮食习惯,汉族人鲜有饮酪者。十六国北朝时期,饮酪才慢慢在北方仅族社会生活中普及。这一变化表明
A.北方民族交流加强B.胡族饮食结构更科学
C.南北经济联系扩大D.中原畜牧业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明会典》记载:“西番,古吐番地。元时为郡县,洪武初因其旧职。于是乌思藏番僧有阐教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统化番民。又有护教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凡七王,俱赐银印,令比岁或间岁朝贡。”这反映的是明朝
A.对西藏僧俗首领采取的进京朝贡模式B.对奴儿干都司所采取的定期巡视规制
C.对乌思藏恢复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关系D.对蒙古基层首领定制了进京朝贡模式
2020-08-30更新 | 1104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
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
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
2020-07-02更新 | 1431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明太祖曾“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交通外香私易货物,故严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看,治以罪。” 据此可知,明朝当时实施的对外
A.海禁政策B.自由贸易C.重农抑商D.对外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如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国家发生了激烈冲突
2021-09-23更新 | 53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下图是乾隆皇帝纪念渥巴锡率部东归的碑文拓片和颁发给土尔扈特与和硕特部的大印。这体现了


A.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B.中外文化不断交融
C.民族团结和平等的民族政策D.乾隆帝的浪漫情怀
2020-09-08更新 | 444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

——摘编自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3.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蜀志》记载,秦灭六国,“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以致“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秦政权奉行法治,以严刑峻法而见称于史。少数民族伤了人,按情节轻重论处,杀人犯了死罪,可以用货、钱赎免。《巴志》记载,“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其意为一户可免交一项田的租税,虽有十个妻子也不纳口算。

——摘编自《从<华阳国志>看秦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材料二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主要防范诸蒙古部落的叛乱,派驻许多蒙古骑兵团在河南江北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来进行军事控制,而东南是天下财赋重地,设置行省是为了搜刮财富进统治者囊中。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元朝则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元朝以五事(即“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税平”),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

——摘编自《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材料三布达拉宫由吐蕃时的藏王宫殿演化成后世达赖喇嘛驻憩的宫院,不仅继承了吐蕃的建筑传统,而且吸收了佛殿的建筑艺术”……一座建筑的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和族群关系。宫殿寺庙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取法自然、依山舒展、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艺术上的时比随处可见,白宫、红宫和金殿、金塔的质感对比,华贵与朴实,细腻与粗拙,人工与自然的汁比,强化了布达拉宫的崇高,也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上的愉悦。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还采用了哪些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康熙帝和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藏族地区民族团结方面的实践。
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角度说明布达拉宫“为人类建筑历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指出白宫的功用。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0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中国古代史
3
文化史(旧)
4
经济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单题
3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40.6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50.65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单题
60.4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7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80.8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90.8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00.1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1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2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30.65中国画单题
140.9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5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60.65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70.65疆域的奠定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80.65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末农民起义与闭关锁国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190.6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200.4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0.4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4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30.4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