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0-23 24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善于改革B.无私奉献C.崇尚节俭D.勇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650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
2020-09-09更新 | 26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2021-09-04更新 | 183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A.我国以德治国理念的巨大成功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施
2023-03-28更新 | 61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概况
1954年3月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
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
1954年9月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习近平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一重要论述的意义在于
A.立足历史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C.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
D.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标志
2020-09-26更新 | 49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一阶段达标测评卷(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认为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关键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C.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阻碍D.商品经济仍尚未产生
2020-10-23更新 | 443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形式除了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外,还有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并明文规定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B.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C.完全不同于《共同纲领》规定D.体现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时
A.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2020-09-22更新 | 3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从1980年~1982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B.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C.“依法治国”的逐步确立D.实行改革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1978年5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习新宪法,宣传新宪法,遵守新宪法》。全国上下,围绕学习宣传新宪法,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展了广泛的学习和讨论。这一现象表明中国
A.法制建设开始融入世界B.文革“左”倾错误清除
C.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D.思想领域得到逐步解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从以下1978-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数量统计表中可知,此时

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
B.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C.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基层民主政治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
A.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
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C.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
D.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
2020-08-05更新 | 353次组卷 | 19卷引用:统编版必修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有学者认为,1954年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这说明该宪法
A.立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B.做到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
C.奠定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2. 1953年我国颁布的《选举法》规定实行“同票不同权”,即城市选民每10万人可选名全国人大代表,而农村选民则每80万人才可以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B.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
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制保障D.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
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
2020-09-26更新 | 50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一阶段达标测评卷(一)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民法》在立法原则上,强调国民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主。在民法细则上强调公民权利的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停留在男女身份的平等,还包括商业贸易中交易双方的平等。在保障交易双方的平等权益与夫妻双方财产归属等问题体现了我国的民情与习惯。在婚姻方面,对于男女家庭关系的组建以及夫妻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

——摘编自王鹰时《论中华民国时期民法的发展》

材料二   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民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民法典》得以诞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5. 自古至今,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德》《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容上,《唐律疏议》“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同时,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材料三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任何重大的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只有用法治思维来推动改革,用法律制度来保障改革,用法律权威来推动改革,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在于改革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向而行,互相彰显。改革为法治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而法律则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因此可以说,只有严格遵守法律,用法律保卫改革,才能使改革不受任何干扰或变形,保证改革的成功,按照原定既有路线前进,最终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的新乐章。

——郭富民陈玲《用法律保卫改革开放》中国法院2020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背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3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中国近现代史
3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1949-1976)单题
2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3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4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单题
50.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6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单题
70.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8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90.9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10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10.94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20.8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130.65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40.94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150.65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60.4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70.65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80.65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9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200.65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21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220.4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230.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4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250.4罗马法的评价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