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01-11 397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史学热点、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 春秋时期“礼义之道"崩坏,贵族们的争夺之心也随之膨胀。鲁国“公傅夺卜崎(人名)田”,齐国权臣崔杼“杀高厚于洒蓝而兼其室"。这一现象
A.缘于铁器牛耕广泛使用B.表明贵族血缘渐趋淡化
C.说明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反映井田制度已经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东汉中期以后,察举“以族为德”,“贡举则以阀阅”为标准,同年被举荐者互称“同岁”,如广汉太守五世公举“同岁”司徒长史段辽叔“才操卤钝”的长子为“孝廉”。这种选才方式
A.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C.纯洁了吏治和社会风气D.保证了社会政治安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自西晋永嘉到南朝元嘉年间(313~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其分布见下表。这说明
地区苏南、浙北安徽四川、汉中湖北江西、湖南闵、粤、桂
人口30多万约17万约15万约6万各1万多少量

A.政局动荡引发经济重心南移B.南方开发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C.南方经济开发已向纵深发展D.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4.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说:‘河陇(今甘肃西部)为西夏所据,元昊倔强构逆,兵势甚锐,竭天下之力,不能稍挫其锋;然至绝其岁赐、互市,则不免衣皮食酪,几不能以为国,是以亟亟屈服。”这表明北宋
A.民族政策依然软弱B.利用经济优势推动政治统一
C.边贸经济内容丰富D.使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明清时期,太湖南边的乌青镇上的茧行、丝行、绸庄、布庄很多,商人收购商品转销各地,尤以绸庄为著。绸庄主人“发给原料,令乡人织成锦匹,给以工资”。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农业生产结构巨变B.手工生产的区域分工细致
C.商业资本介入生产领域D.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加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清朝雍正帝之死因,历来众说纷纭。当代学者杨乃济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等第一手史料,撰写了《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旁证》-文。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认为,杨乃济先生的论述是客观、可信的。据此可知
A.历史研究手段日益丰富B.历史诠释应当规避主观认识
C.历史史料需要正本清源D.原始档案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1-01-1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掘浙江湖州达昌缫丝厂老工人沈信宝、倪永正回忆:“我们原来也是有一、二台机子的手工业者,自织自卖,但从光复(1912年)那年后,上海外国货带到湖州,货色好,很受欢迎,从此我们慢慢被打倒。外国货是用新式机器制造的,一套机器都要上千元,我们哪里买得起,就进了资本家的工厂去做工。”这反映出
A.浙江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速B.湖州原有的手工业基础较好
C.中国民间资本投资新式工业D.外国入侵使传统手工业破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辛亥革命历经艰难建立的民国成了列强及军阀们任意玩弄的工具,人们感觉到“从前的一套革命老办法非改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正是适应这种要求,后继者才在新一轮的探索中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这说明辛亥革命
A.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开拓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路
C.所开创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下图为1935年7月至1936年8月,中国部分工业行业的生产指数增长率情况(单位:百分比)。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轻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特点D.列强转嫁经济危机的结果
2021-01-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近代上海发生的事情往往与全国、全世界紧密相连,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上海也特别敏感。这使得上海成为各种经济、社会、政治力量的关注点,发生在上海的事情也会有放大效应。这反映出近代上海具有
A.集散效应B.生活的复杂性C.孤岛效应D.文化的异质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1938年12月,汪精卫在公开投日的《艳电》中明确宣示:“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立国之责任。”而周佛海在1939年4月与梅思平商量收拾时局办法时,也提出“必需三民主义、国民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及国民政府四条件”。这表明汪伪集团
A.宣扬“曲线救国”的谬论B.散播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论调
C.攻击国共两党貌合神离D.与重庆争夺国民党的政治符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下表为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的指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这说明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上
年份指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基本建设投资
1952计划指标20.4%7%505亿元
1955实际执行14.7%4.3%427.4亿元

A.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B.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中心
C.存在着“左”倾冒进倾向D.发展生产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2021-01-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社会进行新的、有效的动员和整合,在乡村体现为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动员和整合,抑制不良社会势力对基层群众自治和利益的侵蚀。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培育基层社会组织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整合乡村政治资源
2020-12-20更新 | 739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1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梭伦在改革中承认大私有制的客观存在,同时主张温和地抑制它的进一步发展,规定土地最高限额,保留富人的某些政治优先权。这反映出梭伦改革
A.复古而又创新B.注重现实C.维护贵族专权D.公私并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16世纪,英格兰人把每一个反对伊比利亚国家的举动,包括对外殖民探险、贸易、扩张在内,都视为捍卫民族国家利益,巩固主权国家的正义行动。这说明英国的早期殖民活动
A.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B.助推了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发展
C.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扩张D.巩固了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6. 在19世纪的美国,些只知投机钻营、溜须拍马之徒混人文官队伍,他们疯狂地利用职权谋求私利,中饱私囊;同时他们也利用职权为自己的政党和党魁谋利,否则就有可能丢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两党政治B.分权制衡C.政治腐败D.宪法缺陷
2021-01-1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7. 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的工厂、车辆、电讯和照明等领域迅速电气化。到20世纪初,德国在电炉炼钢、铁路电气化等电能应用方面居世界之首。这说明德国工业化的显著特点是
A.轻重工业同步发展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新兴工业发展迅速D.政府主导工业发展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8. 下图为1931、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设备出口情况。据此可知
A.世界局势动荡不安B.苏联抓住机遇推进工业化
C.经济危机渐趋扩散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尽显
2021-01-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9. 美国助理国务卿克莱顿于1945年11月提出广“多边自由贸易计划”,其核心内容为:在联合国之下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并就国际贸易政策制定基术的规则,首要目标是削减贸易壁垒和取消歧视待遇。这一计划旨在
A.与苏联争夺联合国的主导权B.树立美国在世界贸易领域的霸权
C.推动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D.确立美元在国际金融的支配地位
2021-01-10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0. 1951年4月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使西欧各国尝到了共同合作的好处,因而其一诞生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与示范效应。随后的一系列条约都将暂时的成果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并对以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这说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是
A.相互依存B.共同命运C.自我约束D.身份认同
2021-01-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1. 1959年的戴维营会晤,美围绕过盟国单独邀请赫鲁晓夫访美。美方认为出于冷战战略需要,主动邀请赫鲁晓夫访美的成果要比保持对苏联的威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而国务卿杜勒斯此前更加强调保持对苏联威胁的存在对于美国冷战的意义。这表明
A.美国冷战的手段灵活多样B.两大阵营缓和对抗并存
C.会晤有利于国际局势缓和D.美苏争霸进入到新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拉美国家先后实行对外开放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加快国营企业私有化,开放金融市场,放宽对外资限制等经济改革。下表为这一时期拉美经济发展的状况。这表明
年份经济增长率占世界贸易的份额贫困人口数
1980世界年均3.3%拉美年均1.8%5%上升到占总人口数的44%
19903%
A.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被否定B.拉美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C.拉美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D.新自由主义实质上是新殖民主义
2021-01-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3. 全球化给资本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大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间,资本所有者比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全球化市场带来的便利获取更大收益。这也是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人士多来自中下层收入的社会群体,带有所谓“民粹”色彩的原因。这说明“逆全球化”风潮兴起是由于
A.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拾头B.高福利加剧西方国家的社会惰性
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D.全球化使社会公正面临更大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4. 从近些年联合国的实践看,人道主义干预已经被接受。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不否认主权的同时又说,“那种绝对的、排他性的主权已不复存在”。前秘书长安南将“善政、人权和民主化”视为和平与发展的“基石”,并将其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工作来推动。联合国的这些变化
A.建立在主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B.有利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C.使联合国的发展陷入矛盾之中D.必将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2021-01-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汉到清,中央派出机构都是为了加强地方行政管理而出现的,历代政府的管理者都是力图将地方层级控制为二级,防止其向三级制转化,并极力将最高层级控制为半中央半地方的性质。需要指出的是,历代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制度设计,都是在皇权强大、政局稳定的情况下出现的,但伴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制度的惯性扩张,中央政府派出机构有时又会超出统治者的掌控,出现行政化和地方化。汉末,为了平定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灵帝正式确立了州的地方层级性质,州刺史由原来一个纯粹的监察官,发展成为集地方军、政、刑,财等各项权力于一身的封疆大吏,那县二级制进而浈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唐代中期,为平定安史之乱,中央政府被迫承认节度使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地位,州县二级制演受为道州县三级制,清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大体仿袭明制。雍正时完全简化为单式的省府县三级。但直到乾隆十三年,督抚作为省级最高领导机关的地位才被正式确定下来。之前,一直是单纯的派出机……清末,为应付内部农民起义和外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央政府不得不赋予地方督抚权力,淡化其派出性质,强化其地方性质。

——摘编自胡志辉等《二级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基调》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规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原因。
2021-01-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陆内部人口的迁移开始变得更加频繁,这主要是由于东北部大都市区的 迅速发展和中西部的城市化形成规模而导致的,这种大陆内部的人口迁移不仅使美国的“地理中心点”不断向西迁移,也使“人口中心点”开始不断由东部发达的大都市区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点迁移。20世纪头十年美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时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时期都要多的移民。在一战前,这种人口的增长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被美国发达的城市环境和充足的就业机会所吸引。1910年时的美国社会中白人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这必然决定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向以 土生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口主体倾斜,移民的被强制美国化就反映了这一正在得到加强的事实。总之,1900-1910年间的美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巨变”,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美国工业、农业中垄断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转型的层面则通过人口、城市、移民、族裔的变化得到反映。1910年人口普查便是全面反映这个国家当时经济、社会状况和其所处时代特征的最为真实的画卷。

——摘编自宋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垄断和社会转型:美国1910年人口普查研究》

材料二 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我国社会发展从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 关键时期开展的。这次普查按户调查的项目有23项,按人调查的项目有26项,比 1990年人口普查 时的21个项目增加了许多。为了不过多增加居民的负担,同时也为了减少各级政府财力、物力的投入,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短表长表技术。短表内容包括有关人的自然属性等基本指标和简单的住房 状况指标,由全国90%的家庭填报;长表内容包括有关人口素质、经济活动、婚姻、妇女生育状况、住房状况等指标,在全国抽取10%的户填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人们会因就业、就学、迁 居等因素迁移、流动,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增加。针对这种情况,这次人口普查增设了《暂住人口调查表》,作为人口普查的附表。目的的是为了防止流动人口漏报,对人口总量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鉴于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希望尽快地得到普查成果,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光电录入技术。收到了节省人力、不受人工因素影响、精度高、录入速度快等好处。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19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时代背景,并指出其所反映出的当时美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具有“中心—外围”结构,是指发达国家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属于这个体系的外围。不能从表象出发把不发达外围单纯地看成一种落后状态或一种自然现象,而应认识到,它是世界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一个方面,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后果。“中心—外围”结构 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政治经济军事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离现象。苏联解体后,世界性军事力量更集中在美国和它最亲密的盟国手里,资本积累的 世界性过程的中心却从美国逐渐向多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转移。这样,到底是美国持续维持它的 世界霸权地位,还是出现以一个国家为基地的新世界霸权,还是形成以某一个地区为主要基础的全球秩序,都还不能确定,都需要由未来的历史环境来决定。

——摘编自刘海霞《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考察及其霸权更迭》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史学热点、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1,2,6
3
经济史(旧)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中国近现代史
6
世界史
7
选修(旧)
8
史学热点
9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单题
20.4察举制  察举制单题
30.4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40.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50.4明清的商业 单题
60.4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单题
70.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单题
80.4辛亥革命的评价单题
90.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单题
100.4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110.4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120.4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单题
130.4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单题
140.4梭伦改革单题
150.4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单题
160.4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单题
170.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180.4苏联的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单题
190.4关贸总协定单题
200.4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单题
210.4美苏争霸单题
220.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单题
230.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单题
240.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260.4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三、论述题
270.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