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3 题号:119257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编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


(1)材料一中儒法两家“政治上泾渭分明,处世态度上各执一端”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   《诸子百家关系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某一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目录第二讲及第一条子目。



根据所学知识,仿照第一条子目,为该讲补充两条子目。
2022-11-23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材料二、“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1949—2016年的新中国教育



(1)材料一描述的教育状况什么时候被打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董仲舒重视教化,汉武帝采纳他主张的目的是什么?政府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2019-05-18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2008年,中国网《孔子的十种形象》

材料二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十分重要的时期。有关古代长沙教育的最早记载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西汉的建立,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思想禁锢的时代,“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文礼……于是喟然叹兴于学’,文化教育开始从沉闷肃杀的氛围中走出来……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

       ——长沙文史网《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一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还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检察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一摘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设想的学校有何特点。
2018-10-22更新 | 2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