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215927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还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材料二   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要限制君主的权力,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从本质上来说,君臣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

——以上材料均摘自360百科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韩非子、黄宗羲的主要思想理论观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韩非子、黄宗羲生活的时代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簿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
(3)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2016-11-21更新 | 3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使人有点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
2022-05-10更新 | 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位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材料四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家和法家为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为适应汉武帝统治的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怎样的原则?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04-27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