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李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9 题号:122834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他的所谓“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不过是要求高级的官僚以其实际的政绩使百姓受惠,而不是去高谈虚伪的道德,崇尚烦琐的礼仪。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的观点,集中在他编订的《藏书》之中。季赞对这部书自视甚高,并且预言十省世后”,此书必行。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但丁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神曲》被称为“中世纪的史诗”,是中世纪时期生活和思想的缩影。虽然本质上但丁站在正在逝去的中世纪时期看待这个世界,但是在深远意义上他仍是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先知——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近代态度在其自由使用古典作家的作品中有更进一步的体现。而且,但丁的自主判断、批判精神、强烈的个人主义,所表现出的思想特征与其说属于中世纪人,还不如说属于近代人。

——迈尔斯《迈尔斯教授讲授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贽学说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但丁成为“文艺复兴先驱”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

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的不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
2019-05-02更新 | 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佛道盛行和儒学式微,中唐时期的韩愈首开尊崇孟子的先河。孟子关于辟异端、道统说、心性论及“君臣大义”理论等,为韩愈排佛,维护唐朝统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在他看来,孟子是继承孔子之道的“醇乎醇者”,是孔子以来道统的正宗继承人,而另一位先秦大儒荀子对孔子的继承则“不粹不醇”。韩愈尊孟,通过建立儒家道统,意图实现以道统辅治统,不仅否定了唐代孔庙祭祀中的儒家传承统绪,也使孟子在儒家学术界的地位得到提升。诚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言:“宋人之尊孟子,其端发于杨绾、韩愈。”

——摘编自宋冬梅、解光宇《韩愈尊孟与孟学的复兴》

材料二   李贽认为,在人性问题上,孔子谈及人性,只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而未论及其他。孟子作为“登孔子之堂而受衣钵”者,提出“性本善”,“执一定之说,持刊定死本”“以通天下后世”,障蔽了人性的复杂性。李贽强调,孟子关于孔子“贤于尧舜,为生民以来所未有”的看法,是“不自知而言之过矣”。“荀卿更通达而不迂”,“不晓当时何以独抑荀而扬孟也?”结果,朝廷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为由,于1602年下令将李贽抓捕入狱。

——摘编自李珺平《从李贽剖判孟轲谈开去——兼及王安石朱熹等》和侯外庐《宋明理学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尊孟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韩愈相比,李贽对孟子及孟学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2-03-02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概括其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
2016-11-27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